在我校理解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制度建设稳步推行,收到了良好的成效。4月7日星期四上午,我校全体班主任和江阴在我校学习的班主任在敦行厅参加了本学期第二次班主任论坛活动,来自七八年级的五位优秀班主任展示了各自班级的小组合作制度的建设探索与成果。
拉开会议帷幕的是关于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一部短片。从开学日学生们穿过幸福门起,开门送福活动、元宵灯谜、残疾青年陈州励志演讲、辩论赛、歌手大赛、亲子运动会、文化墙……那一段段幸福的瞬间,一个个让人动容的画面,叩开了每位与会者的心扉。
七9班——有一段青春叫《小组修炼手册》
七9班的葛轩老师就分组、小组奖罚激励、小组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展示。七9班的分组原则侧重于性格互补,故文艺软妹子带领火爆小生、温吞王子带领旋风小子、勤奋姐影响着熊孩子……每一个小组都有属于本小组的温情故事。在常规的小组积分的基础上,就如何奖励优胜小组,七9班的孩子可是动足了脑子:讲台券、座位券、作文券、免罚券、检讨券、卫生券、自由券……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奖罚这里都有。为了争取其中的奖励,孩子们可真是分分必争。组员与组员之间的竞争、组与组的竞争,学习上的竞争,各项活动的竞争同步进行,你追我赶,向上生长。
七(11)班——春暖花开,成长灿烂
七11班蜗牛家族的“家长”赵霞老师则集中探讨了小组积分制度。小组积分制度从七上开始随着班级文化的建设开始启动,随着小组的建立,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从德育积分、学习积分、阳光积分等三个方面完成了制度建立。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赵老师发展,有的组总在前列,而有的组总是后段,有的组无存在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赵老师借鉴了赫洛克效应,采用分层激励法,将十一个小组分为4、4、3三个层次,每周的小组积分激励组由3个变为5个,每个层次的小组都有机会成为激励组。这样,结合班主任每周的描述性反馈,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营造共同向上的氛围。
八3班——互助、自助、合作、竞争
八3班的汇报着眼于小组的成长发展。则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分组,为公平竞争提供了基础。从组名、组号、组幑、组愿,小组文化从各个层面影响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班级加减分细则和小组内评价细则相结合,既照顾到小组荣誉,又不忘个人贡献。积分累计后可得到文具兑换、优先选座、特别大红包等各种形式的奖励。组内师徒结对,形成一帮一的互助模式。并在从校内到校外的各项小组活动中,增进合作共赢的友谊。小组合作就是通过“生生交往”激发“个体自主”为根本的发展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师生交往”,达到小组合作的理想境界。八3班班主任潘艳菁如是说。
八(5)班——文化建设土壤肥,小组合作百花绽
八(5)查文丽老师则将创建的小组合作则深深植根于深厚的班级文化之中。随着班级文化的建设,班名、班徽、班歌、班规等几经打磨终于出炉,团队意识亦朦胧觉醒。趁热打铁,分组建组,有了班级文化打磨的锻炼,小组文化建设当然五彩纷呈了:形式“新”“真”“实”,组规“严”“细”“趣”,组徽组牌显个性,小组积分视珍宝。再结合新出炉的班级公约、积分榜,从生活、德育、学习各方面磨砺学生,促使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小组合作承办班级班会晨会也加快了学生活动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既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又助燃星星点火的燎原,小组之间的竞争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各种良性竞争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八(9)班——在合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
八(9)班小组的建设也走过跟其他班级相似的路: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分组、小组文化建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组合作的深入,这种传统四人分组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常见的便是:面对面坐讲话方便,自我约束不强的同学纪律更差了;把责任推向1号、2号同学,组员之间产生了离心力;互相埋怨,缺少向目标奋进的统一性。面对问题应该怎么办呢?班主任黄芷玲老师迎难而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将四人小组改为三人小组,每人责任更明确,二拖一,营造良好组风;小组加减分制度创立,并优胜小组优先选位……
五位班主任,她们在小组合作的建设过程中各显神通,各展智慧,推动着我校理解性文化向更深处发展。正如陈校长在结束发言时所说,所谓幸福,就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我们的每位班主任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有理由地痛苦着,幸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