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圣诞爱心义卖已顺利拉下帷幕。我们班共获得爱心基金806.5元。为了使本次义卖更有特色,我们特意采取小组承包模式。之所以选择小组承包模式,有两个原因。一:小组承包的形式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可以确保活动人人参与。二:培养大家的合作能力,促进组内发展。本着“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尽力让每一份任务都落到实处”的宗旨,我们全员参与,打造一个特别的,七(7)风格的圣诞。为了让我们的义卖形式从12个班中脱颖而出,我们采取了三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老师和同学们通过青春纪念册交流,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每日小结中,第二天,老师会将同学们的金点子与大家分享,并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并进行应用。
二:建立QQ群,使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也能使想法在第一时间表达,在集思广益的同时提高效率。
三:主承办组在放学后还会留到6点多向老师汇报准备进度,同时老师也会进行给予一定的建议。通过这三点措施,使我们的效率大大提高,使我们的策划更加缜密,也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
另外,我们还邀请了家长来参加本次活动,真正做到了学校、师生,家长共同参与。
其次,我们的售货员也是一道亮点。售货员们系着白色围裙,统一戴着圣诞帽,吸引买家的眼球。此外,我们还推出了两套销售方案。除了一般形式的销售外,我们还推出了优惠券政策。我们让同学们将优惠券发放到其他班同学或老师手中,凭券可打八五折。当然,如果义卖过程中顾客想要优惠券,我们会当场分发。这样不仅更加吸引顾客,更增强了宣传力度,一举两得。二:抽奖箱。我们实行满二十元可抽奖一次的活动,根据抽得的奖项可免费获得不同的奖品。这样可以延长顾客在店里的时间,顾客逗留的时间越长,销售额度也会随之提高。
当然了,一个优秀的销售方案,少了宣传也是不行的。我们利用人的视觉习性,在宣传展板上有这样醒目的一句话:来买,不要钱。实则是来买不,要钱。利用这样的双关语做足了噱头,在展板上细节的体现,更是我们的良苦用心的体现。无论是小到一个标点的应用,还是对全局的掌控,我们都要做到更好,不断超越自我!
在义卖前一天,因为商品不够吸引眼球,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义卖当天上午,陈斌忍痛割爱,从家里将珍藏的动漫书签,明信片及海报带了过来。这一举动不仅感染了老师,也使同学们重新燃烧起斗志,准备积极投身到当天下午的义卖活动当中去。
在布置摊位时,我们更是别出心裁,将事先准备的桌布及地摊布铺好,使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也使顾客产生购物的兴趣。
义卖活动的前几分钟,我们班的几位后勤部人员便早早的到达了,搬桌子,铺地摊,拿桌布,摆东西,动作十分麻利,一气呵成。一会儿工夫便将我们班的摊位摆放得整整齐齐,紊而不乱。
义卖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们统一穿上营业服,在摊位前叫卖起来,没过多久,就吸引来了一大批顾客,但毕竟是第一次当售货员,大家不免都有一些紧张,除了顾客问价钱开口,其他时候一直沉默不语,几次我想给顾客们提些购买建议,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这种被动的局面很快有了改善。最终是张雅欣打破了这一僵持局面。她落落大方地向顾客推销起来,不一会儿,我们便收到了第一笔义卖捐款。微不足道的几块钱,却令我们士气高涨,我们纷纷开始主动叫卖、推销,我们的嗓子快喊哑了,而收银员沈洁的手都数钱数酸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小店几乎无人问津,我们赶紧讨论方案,决定竖起我们的宣传牌,并发动人缘,派出几个同学四处“游说”,派发优惠券,降低抽奖所需金额……使得我们小店人气爆满,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几个人前来围观。之后我们又推出了“买东西,可与年级第一合影的活动”,这一特别的策划立刻吸引来了更多的人眼球,就算不买东西也要在我们的店前驻足观望,为我们店的人气加分不少。有时顾客会犹豫不决,我们便会适时地给他们优惠,让顾客为这低价动心。顾客若是狠下心不买,过不了多久便会回过头来买下。
当然,家长也是我们的顾客,史丹妮的爸爸买下了好几样东西,使我们所得的义卖基金更多了。
最后,我们的卫生小组认真负责地检查了我们区域的地面,将地上的纸屑一片一片捡起,不厌其烦的在1平方米的面积里踱来踱去,保障了我们的卫生情况。最后,后勤人员将桌布和地摊布收好,圆满完成了我们这次的义卖活动。
不得不说,义卖的学问多多。从组织到策划到营销,每一步都需要集体的凝聚力。也唯有凝聚力,才能让我们团结一心,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使我们在每项活动中锻炼自己,拔得头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