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操作指南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叶鸣 时间:2015-10-08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术的程序(简称ABC)操作如下:

A: 从判断意识是否存在至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即以下第(一)~(五)项。

B.:口对口吹气,即以下第(六)项。

C:判断脉搏是否消失、胸外心脏按压,即以下第(七)、(八)两项。

(一)判断患者有无意识与反应。轻拍患者肩部,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

(二)启动EMS系统(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患者如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启动EMS系统。如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同时高声呼救、寻求旁人帮助。

(三)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如患者是俯卧或侧卧位,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一手固定其颈后部,另一手固体其一侧腋部(适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适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将患者整体翻动,成为仰卧位,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面,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而影响CPR的效果。

(四)开放气道。当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如将下颌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在CPR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压额提颏法。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五)判断有无呼。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并应以看为主。

一看。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六)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空气中含氧气21%,呼出气体中仍含氧气约16%,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如口腔严重损伤,不能口对口吹气时,可口对鼻吹气。

1、确定患者无呼吸后,立即深吸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缓慢向患者肺内吹气两次。

2、每次吹气量7001000ml(或10ml/kg, 每次吹气持续2秒钟,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出现起伏即可。

3、如果只进行人工通气,通气频率应为1012/分钟。吹气过程中,应始终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吹气时如无胸部起伏或感觉阻力增加,应考虑到气道未开放或气道内存在异物阻塞。

4、专业人员也可选择其他通气方式,如球囊-面罩、气管插管等。

(七)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非专业人员在进行CPR时,不再要求通过检查颈动脉是否搏动,但对于专业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检查脉搏应用食、中指触摸颈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而绝不可选择桡动脉。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如不能确定循环是否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八)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约达到正常时的1/41/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1)操作时根据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侧均可。必要时,应将脚下垫高,以保证按压时两臂伸直、下压力量垂直。

2)按压部位:按压部位原则上是胸骨下半部,常用以下定位方法:

用触摸颈动脉的食、中指并拢,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

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线上,并触到定位的食指。

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

手掌与手指离开胸壁,手指交叉相扣。

3)按压姿势: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100/分钟,不要<100/分钟。

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30,双人操作为115

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4)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脏的损伤。

5)放松时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弹扩张,否则会使回心血量减少。但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壁,以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

6)下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以使心脏能够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

7)下压用力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

8)最初做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4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