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暑期学术交流系列报道之三:着眼课堂质效 探讨“组织”良方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707 录入者:唐宁丽 时间:2013-08-22

    822日下午,北郊初中蓝厅里济济一堂,观摩了由本校优秀青年语文教师徐锦珠老师和上海协和双语学校葛未来老师同题异构的两堂课——《老王》,真可谓是一堂课,两境界。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同时也是苏教版高一的一篇叙事散文,八年级这个版本的单元内容都是写普通人,以“爱”为主题,文字朴素而亲切,但内蕴丰富而深沉。而此次的授课对象都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这无疑是一次挑战。

徐锦珠老师根据大多数独生子女不懂得去爱别人的现状,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教学重点。她先以《好人一生平安》这首歌渲染情境,以一道面对乞丐你如何做的选择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了一个预估进入文本。她结合常州市德育重要阵地《道德讲堂》这一地域色彩丰富的形式对文本中的“老王”和“杨绛”做了一个“‘道德讲堂’人物信息采集表”,通过这一表格的解析完成对两个人物形象的解读。又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如果你是杨绛,你觉得应不应该愧诈。在辩论中,学生领略了人性之美,更懂得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社会底层人民,此时再来面对上课之前的那道选择题,没有了迟疑和争执,共同选择了给予乞丐一颗善良、仁爱和尊重之心。

而葛未来老师的设计则与徐老师的截然不同。她结合新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过人物描写方法,练过相关的写人记事作文这一学情,把《老王》这篇课文变成了作文训练的一个素材,一个解剖对象,变传统的语文课教课文内容为用课文教方法,教赏析和写作的方法。因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之间是完全陌生的,小组四人也是第一次组合在一起,于是课前葛老师设计了一个叫“同舟共济”的小游戏,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竞赛,在十五秒的时间内能记下老师给出的12个成语。优胜小组向大家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来源于合作。这个游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组成了合作团队内部的分工,并初步学会了倾听、合作、分享这三个关键词,这是这堂课上课的前提条件。在这一游戏后,葛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语文老师对学情作了一个评估。然后要求学生阅读删去了标题的课文,用形容词概括出老王的人物形象,并在理解单上说明理由、描写方法,同时给文本拟标题,也要说明理由。学生独立完成理解单后在组内分享智慧,将自己的见解写在小组的小黑板上,由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交流研讨成果。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标题的要求和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这时再次回到上课伊始时的任务,写写自己的语文老师,不过这一次,则要求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了。

课后,老师们就“教什么”、“怎么教”、“教的结果如何”这三大问题对两堂课展开了热烈的评课。如果说徐锦珠老师的语文课是向大家展示了人性之美,那么葛未来老师所呈现的理解性的语文课堂,更像一次头脑风暴,让大家反思了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更对理解性课堂到底该如何呈现有了具体的认识和体悟。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