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郊初中新生夏令营侧记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季蕾 时间:2012-08-21

 

认识新朋友,融入新集体

——北郊初中新生夏令营侧记(二)

北郊初中七年级新生夏令营的第二天,这些初来乍到的孩子们在班主任的谆谆教导下已经开始了班级文化建设。夏日的阳光灿烂夺目,静静地从窗旁玻璃里射进来,照在老师们慈爱和善的眸子里,照在同学们自信坚定的神情里,照亮了同学们上台做自我介绍的身影……,一个个同学走上讲台,或严肃或幽默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每一次演讲都能激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是鼓励,是友好,更是团结,老师也根据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素养挑选着班委人选,为建立一支有创新精神、团结互助的班干部队伍而做准备,一个全新的集体在逐渐融合。

  细心的你还会惊喜地发现——每个桌上都有自制的席卡,这是为帮助大家早日认识、熟悉对方而特设的,班级黑板报也已初具雏形,大胆新颖的模块设计,可爱的板报插画,鲜明的主题文字,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和谐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

   最让人眼前一亮、深受感动的是,这些刚踏进北郊校门的孩子们在兴致勃勃地参观完北郊校园后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开始绘制校园平面图了,那认真劲儿让你也不由得想一试身手,加入他们的行列。

不管是班干部的组成、教室文化的和谐、班级口号的创建、丰富的主题班会还是多彩的班级日记,老师学生在夏令营中都为了班级新学期的美好未来而努力着,加油着。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校始终把建设班级文化,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班集体作为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学长巡回团,别样的风景

——北郊初中新生夏令营侧记(三)

    十多个水瓶夹在手臂中,抱在怀里,圈在手里,这是八年级学长巡讲团的成员在为烈日下为队列操练的学弟学妹们送水。

    三四个同学站在板凳上出黑板报,非常细致用心,又是学长们为了启发新七年级的同学亲自上阵,从构思、布局到写字画画,都经过了周密的思考,精巧大气。

    五六个学长巡讲团成员站在讲台上,时而手捧《学生手册》,认真地为大家讲解北郊校规,时而演示ppt为大家介绍班级文化建设成功经验。尽管已经快到放学时间了,但他们没有丝毫的烦躁,讲得很细。

    更有细心的学长捧着照相机,身体半蹲着,顶着烈日,食指没几秒就按下拍照按钮,从左到右,从楼上到楼梯上,耐心地从各个角度拍下同学们列队训练的瞬间。

    学长巡回团成员,活跃在夏令营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他们的责任更是他们的骄傲!他们是夏令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团体,他们也必将成为夏令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主动发展、赢在起点

——北郊初中新生夏令营侧记(四)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儿童向少年过渡阶段,是形成自我意识与自我品质的关键期,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那么小升初之后怎样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呢?北郊初中的领导想学生所想,急家长所急,特意于821日下午为全体新生安排了一次有关入学教育的专题广播会——《如何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这次讲座是学校领导为孩子们精心准备、量身订制的,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本次广播会于1320准时开讲,主讲者是我校学生成长中心李静娟副主任。首先李主任给在座的同学们讲了如何在新环境中结交新朋友,她鼓励所有孩子能够主动出击,从主动礼貌地与同学打招呼开始,能够真诚地为对方设想,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就一定会收获友情。其次李主任隆重介绍了12个班的每一个班主任,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慢慢了解自己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喜欢她们、亲近她们、崇拜她们,让她们真正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其次李主任从学习生活作息时间变化、课程变化、心理变化、角色变化来为七年级学生做“心理按摩”,为他们鼓劲,为他们壮胆、为他们减压,她深入浅出地告诉大家要认识自己,找准位置,抓住优势,实现理想。

紧接着李主任又亲切地从与小学相比,初中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三种学习境界三种学习方法”“四个学习经验四方面给所有新生提出了有效建议。

最后李主任还建议同学们认真学习《北郊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并结合学习和自身实践完成两个小任务:1、制订好初中阶段个人学习奋斗目标2、制订好新学期的学习计划。

整个讲座贴近学生实际、寓教于乐。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又多次穿插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教学实例,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为北郊新生适应新环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