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体育大会竞赛规程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体育组 时间:2009-09-15

一、竞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200992930日。

地点:北郊中学初中分校田径场

二、竞赛分组与项目: 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教工组。

1、七、八、九年级组:

100200400800(女)、1500(男)、跳高、跳远、实心球(2kg)、4×100接力、4×300接力、篮球协作跑(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三人四足极接力跑(七年级)、千足蜈蚣走(八年级)、动力火车(九年级)。

2、教工组(报名及组织工作由工会负责):

三、集体趣味项目比赛规则:

()、篮球协作跑:(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

1、比赛距离30

2、每队16名(男女各8名)运动员排成一列横队同向站立在起点线后,面朝跑进方向。左右相邻两人两臂侧平举,五指张开指尖向上,掌心相对,用适宜力量将篮球顶住,确保球不落地即可。当听到起跑信号后,全队将篮球顶住跑向终点,以本队最后一名运动员身体通过终点线后沿的垂直平面的时间排列名次,时间较少者名次列前。

3、在比赛过程中,若球落地致使比赛队伍断开,必须在球落地地点重新将队伍连接好,继续跑进,直至跑过终点线。

4、比赛分二轮进行。第一轮比赛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第一轮比赛后前8名的队进入决赛(第一轮成绩不带入决赛)。

(二)、三人四足接力跑(七年级组)

1、每队参赛人数为12人(66女),分成四组,每组三人,三人并排站立,相邻两人的相邻脚用绑带绑在一起,形成三个人四只脚的样子。比赛距离为20×2的折返跑。听到发令后第一组运动员(其中一人持接力棒)从起跑线后出发,向前跑20并绕过障碍物再回到起点把接力棒交到下一组运动员,只有接到接力棒后才可以出发。依次第三组、第四组……,直到最后一组的运动员身体通过终点线方为比赛结束。时间较少者名次列前。

2、在传接棒时如有抢跑行为,裁判召回这一组运动员回到起点后再继续比赛;如果接力棒在途中掉棒需由掉棒人捡起才可以继续传棒或前进;折返点的障碍物如果被碰到需由碰到的人扶起方可继续比赛;比赛中如果绑带断开则在断开地点重新绑好方可继续比赛。以上四种情况均不停表,停顿时间计入比赛用时。

3、绑带由学校提供。比赛时运动员的组合和顺序自定。

(三)、千足蜈蚣走(八年级组):

1、比赛距离15。运动员12人(66女)成一路纵队站立,两脚分别站在两块木板上,两手分别抓住两边木板上的绳子,听信号后,集体向终点线迈进,以本队最后一名运动员过终点线的成绩为准,时间较少者名次列前。

2、参赛选手在运动中双脚不得触及地面,否则比赛失败,不计成绩。

(四)、动力火车(九年级组):

1、比赛距离10,每班12人(66女)成一路纵队站立于用1030厘米宽的报纸(各班自行按要求粘贴报纸)组成的环状带内于起跑线后,运动员双手上举头顶的报纸两边,双脚踏在脚下的报纸上,12人成一路纵队依次随环状的报纸向前运动,以最后一各运动员通过终点线的时间为准,时间较少者成绩列前

2、参赛选手在运动中双脚触及地面或报纸断开则比赛失败,不计成绩。

四、参加办法:

1、田径单项各组别各班可报男女运动员各10名,每人限报2项(另可兼报接力),田径单项各项每班级限报3人,4×100接力、4×300接力各班限报男女各一队。集体项目各班按以上规定报名参加比赛。

2、参加田径比赛的运动员不可参加集体趣味项目比赛。

五、竞赛办法: 田径比赛中100采取预决赛制(取前八名计分,前六名进入决赛),其它单项直接决赛。

六、录取名次与计分方法 

1、各组单项:田径各单项均取前八名,按97654321计分,接力项目加倍计分。

2、集体趣味项目:参赛均计分,从第一名依次向后计分分别为23分、21分、19分、17151311109876分。

七、团体名次:班级男女团体总分按男女各单项、集体趣味项目得分相加,得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得分相同,则按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依次类推,各年级组均取团体前六名。

八、奖励及其他:运动会开幕式时进行运动员入场式评比;开幕式后七年级举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期间学校团委将对各班级以校运动会为主题的黑板报进行评比。对各项比赛和评比项目取得优胜的班级均发奖状;田径单项前六名个人发奖品。

九、报名时间:报名表在校园网上下载。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经班主任审核签字后于918日下午5时前电子稿交体育办公室,逾时做弃权处理。一经报名不得更改。

十、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十一、本规程最终解释权属教导处和体育教研组。

下载田径运动会报名表

 

       北郊中学初中分校学生发展处、体育教研组

200993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