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小常识
来源:原创 点击: 录入者:叶鸣 时间:2023-06-25

  (一)学生游泳安全应做到“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戏。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游泳过程中的“四注意”

  1.应该相互关照、相互关心,而不应该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同伴,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

  2.到天然游泳场所(如江河、水塘、水库)游泳,应该有家长、亲人或老师的带领。特别强调初学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

  3.要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游泳,不要远离伙伴。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告诉同伴并上岸休息,在岸上观看同伴游泳,留心他们的安全。

  4.中小学生不游潜泳,更不能相互攀比潜水的时间谁更长,潜水的距离谁更远。这样做很容易发生危险。

  (三)溺水的原因

  1.私自下水。未经大人允许私自到不明水域游泳,并且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2.意外落水。在水边活动时失足落入水中。

  3.打捞物品。物品掉落到水中后,在对水域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打捞。

  4.盲目施救。他人落水后,在自己没有救助能力的情况下,盲目下水救人或采用手拉手救人。

  (四)溺水致死的原因

  缺氧是溺水死亡的原因。人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杂质阻塞,喉头、气管发生后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从而导致死亡。

  1.水面以上及水面以下温差较大。有些水域表面以上及以下温差较大,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后,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2.被水草缠绕、陷入淤泥。有些水域中会有很多的水草和淤泥,下水后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淤泥中而失去控制能力。并且水底乱石较多,坑洼不平,极易发生危险。

  3.水域底部出现断层。有些水域岸边看起来很浅,但底部呈现断层或坡状,在水中很容易突然落入深水区,出现呛水、惊慌紧张而导致溺水。

  (五)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六)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七)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1.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2.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3.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八)同伴溺水后如何急救

  1.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

  2.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

  3.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九)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