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
来源:原创 点击: 录入者:叶鸣 时间:2022-10-17

一、病因

(一)西医病因:

特发性气胸:为健康者发生的气胸,多发生于青年人,以男性多见。其原因推测为脏层胸膜下肺泡有先性发育的缺陷,是由于胸膜下微小气肿泡破裂,气体沿肺间质弥散聚集于脏层胸膜下形成气胸。继发性气胸继发于肺部慢性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或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矽肺、慢性肺结核、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囊性纤维化等),并发代偿性肺大泡时,由于剧咳用力摒气,呼吸道感染等诱因,肺泡内压急骤升高,导致肺大泡破裂,引起气胸。其它原因的肺原发病变,如肺癌、肺脓肿、肺结核空洞、肺囊肿亦可直接侵犯胸膜引起气胸。月经性气胸:其发生与胸腔子宫内膜症及膈肌小孔的存在有密切关系,且大多数患者找不出肺脏漏气部位,因而提示,其胸腔的气体多是来自肺外,与特发性气胸显然不同。故本病应属自发性气胸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中医病机: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若肺气虚弱,六外邪及癣虫由口鼻或皮毛入侵,邪气壅肺,肺气宣降不利或咳或喘或哮或津液失于输布而成痰,停伏于肺,久则均可致肺虚,气阴耗伤,导致肺主气功能失常。一旦外邪乘虚入侵,或引动痰饮宿疾,致肺失宣发肃降,气机逆乱,肺气郁闭,上焦壅塞,脉络痹阻,病情急剧恶化而见气急、剧咳、胸痛。

二、症状

气胸

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起病快慢、肺压缩程度和肺部原发疾病的情况。典型症状为突发性胸痛,继之有胸闷和呼吸困难,并可有刺激性咳嗽。这种胸痛常为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很短暂。刺激性干咳因气体刺激胸膜所致。大多数起病急骤,气胸量大,或伴肺部原有病变者,则气促明显。部分患者在气胸发生前有剧烈咳嗽、用力屏气大便或提重物等的诱因,但不少患者在正常活动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年轻健康人的中等量气胸很少有不适,有时患者仅在体格检查或常规胸部透视时才被发现;而有肺气肿的老年人,即使肺压缩不到10%,亦可产生明显的呼吸困难。

张力性气胸

患者常表现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烦躁不安、气促、窒息感、发绀、出汗,并有脉搏细弱而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休克状态,甚至出现意识不清、昏迷,若不及时抢救,往往引起死亡。气胸患者一般无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或血沉增快,若有这些表现,常提示原有的肺部感染(结核性或化脓性)活动或发生了并发症(如渗出性胸膜炎或脓胸)

少数患者可发生双侧性气胸

以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其次为胸痛和咳嗽。同时发现双侧异时性自发性气胸(即先发生一侧继之成为双侧性气胸)较双侧同时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相对为高,达到83.9%

部分气胸患者伴有纵隔气肿,则呼吸困难更加严重,常有明显的发绀。更少见的情况是于气胸发生时胸膜粘连带或胸膜血管撕裂而产生血气胸,若出血量多,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但大多数患者仅为小量出血。

哮喘患者呈哮喘持续状态时,若经积极治疗而病情继续恶化,应考虑是否并发了气胸;反之,气胸患者有时呈哮喘样表现,气急严重,甚至两肺布满哮鸣音,此种患者一经胸膜腔抽气减压,气急和哮鸣音即消失。

三、中医诊断:

肺气虚

1证候:面色晄白,自汗畏风,倦怠懒言,语声低怯,咳嗽有白稀痰,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弱。

2证候分析: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或久病肺气虚,卫表不固则见面色晄白,自汗畏风,肺虚不能主气则见倦怠懒言,语声低怯,肺气亏虚,肺失宣降,气不布津则见咳嗽,有白稀痰, 舌质淡胖,脉虚弱为肺气不足之象。

肺阴亏虚

1证候:形体消瘦,口唇鼻咽干燥,干咳气急,或咳少量粘稠痰,颧红,午后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久病肺阴亏虚,阴精耗伤则见形体消瘦,津亏不能上承,故口唇鼻咽干燥,干咳气急,痰少粘稠,阴亏火旺则见颧红、午后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肺阴亏虚之象。

肺气阴两虚

1证候:面色晄白,颧红,倦怠懒言,语声低怯,咳嗽气急,有白痰清稀偶或痰中带血,咳声无力,盗汗与自汗并见,畏风,午后潮热,食少,形体消瘦,舌淡红,边有齿痕,苔少,脉细弱。

2证候分析:肺气阴两虚,肺不主气,则见倦怠懒言,语声低怯,咳嗽气急咳声无力,气虚,津液不化则见有白痰质清稀。肺络虚损则见痰中带血。阴虚迫津外泄则盗汗。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畏风。肺病及脾、运化失健,气血化源不足则见食少,面色晄白,形体消瘦。阴虚内热,虚火上炎则见午后潮热,颧红。舌淡红,边有齿痕,苔少脉细弱为气阴亏虚之象。

四、西医诊断标准:

发病前可能有提重物、屏气、剧咳、用力过度等诱因。部分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结核病史。

发病突然,患侧胸部剧痛、气急及刺激性干咳。闭合性少量气胸一般无明显症状;张力性气胸有极度烦躁不安、出汗、呼吸窘迫,严重者甚至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原有肺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少量气胸时也可产生气急、紫绀。

局限性少量气胸体征不明显。气量较多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大量气胸时气管及心脏向对侧移位,如并发胸腔积液、皮下或纵隔气肿,则有相应体征。

胸部X线检查可确诊及判断肺被压缩的程度(%表示),气胸部分透亮度增加,无肺纹,肺组织向肺门收缩,其边缘可见发线状的脏层胸膜阴影,明显萎缩时肺组织成团块状。如并发胸腔积液时,可见液平面。

人工气胸箱测定胸腔内压力判断气胸类型

1闭合性气胸:测胸腔内压力示低度正压,抽气后压力下降,留针12分钟观察压力不升。

2开放性气胸:胸腔内压力波动在零上下,抽气后压力不变。

3张力性气胸:胸腔内压力明显正压,抽气后压力下降,留针观察3分钟后压力又复上升。

五、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为脓气胸、血气胸、慢性气胸。近年来,胸腔手术的无菌操作及抗生素及时使用,气胸并发脓气胸已少见。

六、预防

出现气胸多由肋骨骨折引起,因而尽量避免肋骨的损伤。

老年人应注意检查身体。有时老年人肋骨骨折后自觉症状明显,致气胸发生。

自发性血气胸如未根除病因,有可能反复发作,故平时应注意防范。患者应尽量避免从事负重或剧烈的体育活动,如举重、潜水、激烈对抗赛等。在日常生活中,如突然感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脉搏增快、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应及时求医,以免贻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七、治疗

西医治疗: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上常见的肺科急症之一。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有生命危险或继发脓胸、治疗目的在于排除胸腔积气,缓解临床症状,使压缩的肺脏尽早复张,恢复功能,防止复发。同时要治疗并发症和原发病,配合中药治疗。

1西药疗法控制感染镇痛止咳、祛痰、平喘镇静剂应用避免过度用力应保持大便通畅休克应立即抗休克治疗月经性气胸可给予激素治疗

2非药物疗法

病员应保持平静,半卧位或坐位。尽量避免过度移动。如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气胸最有效的治疗是胸腔抽气治疗。

(二)中医治疗:

有关中药治疗气胸的报道国内较少,临床上气胸多继发于慢性肺部病患,临床表现多为肺气不足,肺阴亏虚及气阴两虚之证,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以提高疗效。

辨证分型治疗

1肺气虚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补益肺气固表,桑白皮、枳壳宣肺利气,紫菀、甘草止咳化痰。

若胸痛甚加薤白通阳止痛。舌苔白腻痰多可加获茯苓、半夏、厚朴燥湿化痰。

2、肺阴亏虚

治法:滋养肺阴。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方中麦冬助百合润肺,元参助生,熟地滋养肾阴,以抑肺经之虚火。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平肝火,贝母润肺止咳。气促者加五味子敛肺气,有潮热者可加地骨皮,银柴胡,知母,鳖甲清虚热,盗汗者加浮小麦,乌梅收敛止汗。

3肺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补肺汤与百合固全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补益肺气固表。百合、麦冬滋阴润肺。当归,芍药生熟地、元参滋阴养血,桑白皮、枳壳宣肺利气。紫菀、贝母、甘草止咳化痰。

饮食减少,可加扁豆、山药,蔻仁,内金健脾和胃理气。去地黄,麦冬、元参滋腻之品。阴伤较甚,潮热盗汗者可加地骨皮,鳖甲、乌梅、浮小麦清虚热敛汗。

 (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

气胸为内科急症,病情随时有恶化的可能,大部分需住院治疗。气体量较多,肺萎陷20%以上者,应先行排气,待气急减轻后可按辨证分型服汤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萎陷20%以下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按辨证分型服汤药即可治愈。若病情发展,可予排气。剧咳者应适当服用镇咳西药,继发性气胸则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