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这一天是为纪念 Frederick Banting 的诞辰而设立的。Frederick Banting 和 Charles Best 以在1921年发现胰岛素而著称于世。
历年主题
1992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一个与所有国家所有人有关的健康问题
1993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儿童与成长
1994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与老年
1995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和教育,降低无知的代价
1996年糖尿病日主题--胰岛素与生命
1997年糖尿病日主题--全球的觉醒:改善生命的关键
1998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人的权利
1999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的代价
2000年糖尿病日主题--新千年糖尿病和生活方式
2001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与社会负担
2002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与您的眼睛: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2003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损害肾脏
2004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与肥胖
2005年主题:糖尿病与足部护理
2006年——糖尿病与脆弱人群
2007年糖尿病日主题——关心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2008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
2009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预防与教育
2010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主要危害
在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在上升。这种疾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因它而丧命的患者人数与因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HIV/AIDS) 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不相上下。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IDF) 主席 Pierre Lefebvre 教授概述了以下事实:“50多年来,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每年以700多万的速度在递增。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糖尿病的全球肆虐将影响一代人中的超过3.5亿人口。如果消极对待糖尿病,那么它可能会威胁许多国家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吞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为世界糖尿病日选择的主题是“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中的糖尿病”。全球糖尿病代表组织正在把目光投向糖尿病的健康不平等,并正在推广一种理念,即每个糖尿病患者均有权享受到他们各自国家所能够提供的最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关注糖尿病
健康在你手中——新千年糖尿病与生活方式。这一主题再次警示人们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关系。鉴于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唤起群众对糖尿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曾以“糖尿病无知的代价”作为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并推出“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监测”五项综合措施。2000年世界糖尿病日将生活方式与糖尿病作为主题,再次强调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及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1998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为1.43亿人,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将增加45%,发展中国家将增加200%。中国1996年11省20—74岁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现患率是1984年的4.8倍。同时, 中国糖尿病增长幅度正呈现出农村大于城市的显著特点。与1993年相比,1998年中国城市糖尿病患病率上升53%,农村上升128%。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
目的和意义
确定世界糖尿病日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要使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其特征是血中葡萄糖含量异常升高及尿中出现葡萄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少,且伴有疲乏无力。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合并多种感染,随病程的延长,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心、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
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公布的糖尿病诊断值是: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11.1mmol/L。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故采用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只能控制病情,但还不能根治糖尿病。即使经过适当的治疗,症状消失,血糖尿糖恢复正常,但做糖耐量试验,也仍不正常,呈糖尿病曲线。如果此时不注意调养,不控制饮食或不按医生的要求治疗,还会出现高血糖及尿糖。因此说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即使病情控制理想,也要坚持饮食调节,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糖尿病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威胁生命的慢性并发症。因此只要坚持长期治疗,长期稳定控制糖尿病,就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从而达到长寿与健康的目标。
防胜于治。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必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重、肥胖和过度精神紧张。
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多万,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另外血糖耐受性低的人近2000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治病会带来较重的负担,因此防病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国家正在积极行动起来预防糖尿病,作出的努力也有目共睹。本次活动的宗旨在于共同努力,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主动了解并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显而易见,关注青少年糖尿病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成人糖尿病,这也将有悖于世界糖尿病日创立的初衷,防治糖尿病应该是全人类、全时段、全方位的。
发病情况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展迅速,对人们健康危害巨大。近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造成的医疗开支巨幅增长,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劳动力的巨大损失。据推算,2007年全球约2.46亿人患糖尿病, 46%为40-59岁劳动力人口,若不采取任何措施,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8亿,其中80%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
糖尿病患者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德国;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5个国家依次为瑙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巴林和科威特。全球每年约有380万人死于糖尿病。糖尿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由于糖尿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21世纪的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仅危及成年人健康,更是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因此,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和世卫组织将儿童青少年作为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关注对象,旨在提醒人们关注糖尿病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中国目前大约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有糖耐量低减者近2000万,糖尿病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