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关系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叶鸣 时间:2011-11-28

 

为什么要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卫生观念和行为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培养。青少年具有可塑性,通过适宜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
  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已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学校保健网。实践表明,通过学校保健网进行健康教育,是增强大、中、小学生健康观念,培养健康习惯和建立健康行为的最有效手段。学校有固定的场所、设施、师资及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学生中具有权威性,学生信任老师,容易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又是可行的。
青少年在防治艾滋病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抓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措施。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及禁止滥用药物等有关内容列入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对中学生应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和性病(包括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对大学生要提倡性道德、洁身自好, 警惕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青少年应接受有关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的教育,了解艾滋病的危险是确实存在的;建立信心,人类可以通过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青少年应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使青少年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与健康,而且是为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青少年有责任成为抵御艾滋病在二十一世纪猖獗流行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过早性行为的危害:青少年的过早性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行为是一种具有后果的行为,本身带有一种责任和互相给与。但是青少年在心理上和社会上尚未成熟,还没有能力承担性行为可能带来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过早性行为可使青少年产生紧张、忧虑、较大的情绪波动及沉重的精神负担,如犯罪感、负疚感;过早性行为还有感染性传播性疾病及艾滋病的危险;另外,过早性体验也可影响成年配偶的选择,可给婚后的家庭生活带来阴影。
  对少女来说,过早性行为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危害,过早性行为可以导致少女的非意愿怀孕。少女怀孕对少女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身体健康方面,少女的生殖器官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怀孕后易引发贫血、难产、感染、大出血等合并症,少女人工流产易引起感染、不育等并发症,早期性行为者宫颈癌的发生率也较高;心理健康方面,怀孕及流产可使少女产生自卑心理,遭受社会耻辱,丧失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和信念,心理上的负罪感可引起少女心理紧张、失眠等神经症;如果少女生产,则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往往落到他们身上,使他们失去了求学、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影响他们一生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严重依赖性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目前,我国吸毒者常用的毒品是:海洛因、鸦片、大麻、冰毒、摇头丸等。
吸毒对青少年的危害:吸毒是指用于非医疗目的的吸食(口服、鼻吸)和注射毒品的行为。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不易抵制毒品的诱惑,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使青少年成为易受毒品侵袭的人群。吸毒对青少年具有以下危害:
     1
)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危害
  不同的毒品摄入体内,都会产生毒副反应和戒断症状,会导致体内重要系统及器官受损,一些疾病则会乘虚而入。如急慢性肝炎、肺炎、败血症、心脏及肾脏功能衰竭、各种皮肤病、脑损害、中毒性精神病等。当一个人吸毒成瘾后(海洛因一次就可以成瘾),一旦中止使用便会产生下列多种身体上的不适,如肌肉疼痛、腹痛、流泪、流涕、焦虑、失眠等,使用者无法从精神上和身体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大剂量使用海洛因后还可以引起呼吸衰竭致死。
  由于注射器、针头、溶液、药品的污染,以及共用注射器,可使注射吸毒者感染各种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吸毒者因使用不洁注射器而被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感染率高达22%-68%。截至到199812月,在我国检测发现的12639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中,69.4%是吸毒者。
     2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吸毒可以使吸毒者沉湎于虚幻的自我体验中而不能自拔,丧失对人际交往的兴趣,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在精神上越来越堕落,成为毒品的奴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学习对他们来说再也没有意义,支撑他们空空驱壳的唯一目的便是设法获得毒品。当无钱购买毒品时,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偷、去抢、去卖淫,他们极易铤而走险,导致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危害家庭和社会,甚至出现残害亲人的家庭悲剧。
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这是因为:1)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引起艾滋病毒的经血液传播。吸毒者毒瘾上来,常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凑在一起共用一副注射器,别说消毒,连起码的清洗都来不及。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注射器就会被污染,艾滋病毒就会在其他吸毒者中传播。2)吸毒者的性行为往往是很混乱的,性乱交引起艾滋病毒的经性途径传播;3)吸毒者的体质下降,身体免疫力差,也为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创造了条件。

为什么说"不要吸第一口"青少年吸毒诱因很多,有好奇、上当受骗、盲目追求享乐、来自同伴的不良影响、生活学习受挫、逆反心理等,其中因为好奇而吸毒成瘾的占大多数,一项对吸毒者的调查表明,由于好奇而吸毒的占84.4%。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我不相信它有那么神""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你的好奇心,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探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千万"不要吸第一口"。这是因为:
  1)毒品的成瘾性。毒品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成瘾性。任何人只要沾染上毒品,无一幸免地产生对毒品的双重依赖:一种是吸毒者停止使用毒品后,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的反应,甚至造成致命的损伤,其痛苦之剧烈让人难以忍受,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理依赖。另一种是吸食毒品后,使人产生一种欣快感,使吸毒者产生强烈的再次使用毒品的欲望,以期获得满足和避免难以忍受的痛苦,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依赖。
  2)复吸率极高。吸毒一旦成瘾,很难戒掉,复吸率极高。这是因为对毒品的心理依赖非常顽固。"一朝吸毒,十年戒毒,一辈子想毒"是对瘾君子的真实写照。大部分瘾君子的结局,要么感染上其他疾病死亡,要么超量使用毒品致死,要么因无法得到毒品,经不起毒瘾的煎熬,自杀死亡。
  因此,青年学生一定要自觉抵制吸毒诱因,珍爱生命,不要吸第一口。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