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小常识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叶鸣 时间:2011-09-05
 1.学生怎样做到文明礼貌
  首先,仪表大方,语言文明。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仪表和语言是否文明影响到人际交往。仪表大方要求人们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穿着整洁、朴素大方、美观得体。过于随便,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语言文明是指在公共生活中说话注意场合,和气文雅,分寸适度,不讲脏话粗话,也没有油腔滑调、强词夺理、恶语伤人等现象。多用"您好"、"请"、"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其次,互敬互让,行为得体。公共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以诚相待是至关重要的。发生矛盾摩擦,应该谦让为上;碰到那些不大讲理的人,也要有自制力,有气量、涵养,善于以礼相待,化解矛盾。当然,碰到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不能谦让,而是以理予以反对和谴责。
  再次,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对待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由于年龄、性别、健康、贡献等等原因,都是应当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的。对老人要关照他们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们;对儿童不能以大欺小,要谦让,适当提供一些帮助;对妇女,要尊重她们人格,交往中自然大方,语言温和,礼让她们先行,对她们遇到的困难,主动提供帮助;对残疾人更要特别尊重,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给他们方便与帮助。 
  另外,移风易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注意公益等等,都是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士应该做到的。
  2.生活社交中的礼仪
  (1)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碗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3)当别人结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3.交际礼仪用语
  交际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礼仪,不同的场合都要注意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应说:幸会;看望别人应说:拜访;等候别人应说:恭候。 
  请人勿送应用:留步;对方来信应称:惠书;麻烦别人应说:打扰。
  请人帮忙应说:烦请;求给方便应说:借光;托人办事应说:拜托。
  请人指教应说:请教;他认指点应称:赐教;请人解答应用:请问。
  赞人见解应用:高见;归还原物应说:奉还;求人原谅应说:包涵。
  欢迎顾客应叫:光顾;老人年龄应叫:高寿;好久不见应说:久违。
  客人来到应用:光临;中途先走应说:失陪;与人分别应说:告辞。
  赠送作品应用:雅正。
  4.社交"十不要"
  (1)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2)不要为办事才给人送礼。礼品与关系亲疏应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礼品应讲究实惠,切不可送"等外"、"处理"之类的东西。
  (3)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宾夺主,也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4)不要对别人的事过分好奇,再三打听,刨根问底;更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
  (5)不要拨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6)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气,须知你的脾气也并不合于每一个人,应待人宽容。
  (7)不要服饰不整,肮脏,身上有难闻的气味。反之,服饰过于华丽、轻佻也会惹得旁人不快。
  (8)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当众修饰自己的容貌。
  (9)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10)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
  5.有教养者十大特征
  现代社会中,有教养的人在事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受到人们的欢迎。总的来说,他们具有以下十大特征。
   (1)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2)谈吐有节 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3)态度和蔼 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4)语气中肯 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5)注意交谈技巧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表示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6)不自傲 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7)信守语言 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讲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8)关怀他人 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军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9)大度 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10)富有同情心 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
  6.赴宴与进餐的礼仪赴宴时,应仪表整洁。不宜过早或过迟。如果迟到,要进行解释道歉,方好入席。进餐时,使用筷子不能交叉;夹菜应先拣离自己最近的菜下箸,夹菜时不要在碗碟里乱翻找,较远的菜应等主人或同座客人表示请用后再下箸。端碗时,不要大把托着。吃饭时,切忌狼吞虎咽,吧嗒嘴。席上谈话不应含着食物。饮屑四射是极不文明的。汤和食物如果太热,不可用嘴吹。席中不要酗酒。客人不得中途退席,如确有急事,要向主人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同时要向其他客人示意,方可离席。客人餐毕,一般不要离席,应等其他客人吃完。散席时,客人要向主人等致谢意,然后握手告别,并与其他客人告别。
  7.讨厌的行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下8种行为会令人非常讨厌。
  (1)经常向人诉苦,包括个人经济、健康、工作情况;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不予关心,从不感兴趣。
  (2)唠唠叨叨,只谈论鸡毛小事;或不断重复一些肤浅的话题,及一无是处的见解。
  (3)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
  (4)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情绪呆滞。
  (5)缺乏投入感,悄然独立。
  (6)反应过敏,语气浮弯粗俗。
  (7)以自我为中心。
  (8)过分热衷于取得到入好感。
  8.串门的学问
  (1)串门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如果你在别人最忙的时候去串门,别人肯定不会有心与你交谈。有时甚至会引起反感。如果你在别人休息、会客或急需安静的时候去串门,亦常常会引起不愉快。一般来说,串门应避开别人进餐、午休等时间;你拜访老人,应注意时间不要过晚、过长;你到朋友家应先问一下主人是否有约会,你到"以文会友"的朋友家,应留神对方是否在赶写稿件。
  (2)应寻找合适的地点,交谈并非局限于家里,可以另择合适的处所,或边散步边谈。
  (3)适当选择对象,要注意选择和自己志趣相同的新的活动圈子和对象。
  (4)方法应高雅文明,串门如能先给对方打个招呼,征得同意,效果就会好得多,有些人串门喜高谈阔论,影响邻居和家人休息,会使人产生反感,既不向老人问好,也不知起坐礼仪,这些都有损以礼待人、以德会友的传统。此外,串门应尽量避免讨论他人,搬弄是非、力戒庸俗低下的交往。
  9.敲门的学问:因为某事到同事或朋友家拜访时,敲门是做客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掌握正确的敲门方法,对每一位拜访者来说也是自己学识、修养、风度的一种表现。
    (1)敲门时轻轻敲过三下后,要耐心等待。敲门声的节奏不宜太快,更不要连续、重力地敲个没完。
  (2)若是拜访住单元楼房的人家,在敲门的同时,呼喊一下被访者的名字更好。
  (3)当敲过几次门而没人来开时,应想到被访者家中可能无人,就不要继续再敲了。 
  (4)如果遇到敲错门的事情,应马上礼貌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切忌一声不吭,毫无表示地扭头就走。
  10.握手的礼仪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此外,它还含有感谢、慰问、祝贺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三、四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与人握手,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握手作为一种礼节,还应掌握四个要素。 
  (1)握手力度
  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紧。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2)先后顺序
  男友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3)握手时间
  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4)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镜;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不宜发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这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交叉握手。因为握手时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视为不吉利。与阿拉伯人、印度入打交道,切忌用左手与他入握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除长者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平时最重要的文明礼仪
(1)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几个方面。 
  从仪容仪表说,主要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及早治疗。 
  从仪态举止说,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提出要求,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型,忌讳无精打采、控脖、耸肩、塌腰;正式场合不能叉腰或双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表情神态要求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自然微笑,忌讳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动作习惯。 
  从谈吐方面说,要求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不能沉默无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交谈时忌讳东张西望、翻看其他东西。交谈人多,不可只眼一人谈话而冷落其他的人。 
  从着装万面说,要求干净、整洁、合体,忌讳皱皱巴巴。 
  (2)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包括走路、问路、乘车、购物、在影剧院看戏等方面。走路除了注意体态、姿势之外,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如见到熟人需要交谈,应靠边儿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行人互相礼让,青年人主动给长者让路,健康人主动给残疾人让路。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口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请再问问别人。"到商店购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礼貌语言,忌讳用"喂"、"咳"等字眼,购物之后也应说"谢谢"。在影剧院里,不能大声喧哗,不能乱仍纸屑、果皮;尽量提前一点儿到场、入坐;如果迟到,入坐时走姿要低,速度要快;看现场演出,要尊重演员,适时礼貌鼓掌;演员谢幕时,不能提前退场。乘坐公共电车、汽车、火车,人多拥挤,要照顾老人、小孩和残疾人;人与人之间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宽容态度;要保持车上环境卫生,不乱扔东西;学生上车不要抢座。 
  (3)待客与作客礼仪 
  家中来客人,要事先有所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中小学生也要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迎接客人进屋,帮助客人放衣物,请客人在合适的位置落座。问客人喝什么饮料,主动送上。要双手呈、接物品。要主动、大方地与客人交谈。客人要走时应礼貌挽留,说"您再坐一会儿"、"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离,说"再见"、"欢迎您再来"。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要谈吐文明。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时的礼仪:不能抢先入坐,不能先动食品;要请长辈先坐下,长辈动筷后再动筷子,双肘不能放在桌子上;饭后,坐好略陪大家一会儿,或者说:"我用好了,请慢慢用。"然后再离座去别的房间休息。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