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综合实践研究课程:
“没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改革不能称之为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国家课程。10月14日下午,北郊初级中学在敦行厅召开了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会议,会议由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季蕾老师主持,课程研发中心戴界蕾主任参加了会议。
会前季老师为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准备了一份聘书和一份包括教研组文化、教研组成员、学科建设、规章制度、七八年级各班研究性学习选题等内容的学习资料。季老师详细为大家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我们围绕哪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有哪五大学习领域?各班如何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如何抓好每一个活动环节?如何指导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实录手册》?如何组织开展两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如何对师生进行课程评价及学期表彰?季老师对所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都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希望每位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更是学校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瓶颈”时,我们应及时给予他们具体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保存好过程性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升华,要对成果展示进行全面的规划,要始终坚守我们心中对课程、对教育的执着梦想,坚持学习与探索,用爱心等待每一朵“研究之花”的开放。
最后戴主任做了重要的工作指示,她说我校一直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实验学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更要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与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对话世界,践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要求所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理顺研究性学习的框架、结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关注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采用学科渗透式教学,以小组合作、探究分享为主要形式开展研究性课程。重过程求方式,不仅要注重材料的收集整理,更要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成长。希望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开启创新之门,打造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会议为每一位指导教师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更给了与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变革的动力和信心,相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一定会给北郊的综合实践活动注入新的元素、新的活力,我校的综合实践研究之花也一定会绽放新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