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江苏省培训心得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胡祝娟 时间:2013-06-03

有幸参加了五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连云港举行的江苏省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培训活动。虽然整个活动只有短短的两天,但让我收获很大,思考更多。接下来我从培训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谈一谈自己的所思、所得。

一、培训前

得知可以参加新版地理课标的培训,我就想会怎么培训呢?那时我脑海时闪现的应该是我最想通过培训获得的。

我期望有专家能解读地理课标。虽然有些书已经解读了课标,阅读之后让我收获很大,但我还想听听离课标的创造者更近的专家对课标的解读。

我期望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让我们感受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更期待专家对课堂的深度剖析。

二、培训中

第一天下午聆听了南师大王建教授的报告《21世纪的地理学》,让我从地理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进一步思考21世纪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让我印象让深的是他对地理教育“目标定位”的解析:面向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地理景观,能够理解世界上一些事情发生的地理背景。这正是地理教育的价值追求呀!

于蓉博士的《中、美课程标准的比较》开阔了我的眼界,更引起了我的思考:对比中美的课程标准,美国的课程标准细化,评价标准细化,让教师在实施过程有据可依,操作性强,中国的地理课程标准为什么不进行细化标准?是不是因为细化会限制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因为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课标进行自我解读,还是因为……在课程的实施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的确遇到课标解读的问题,遇到评价时自己为评价标准的制定而大伤脑筋的问题。

第二天上午听了两节课《美国》、《巴西》,这两节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两节课的初衷是让参与者感受课改十年来地理课堂的变化,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下课堂的理解。课后来自不同的地区的教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下午分了八组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我们组的主题目是《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讨论过程中每个参与人员的智慧不断的碰撞、激发了大家的重新思考。

三、培训后

短短的培训结束了,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更大。结合这次培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进行课标解读,做到心中有课标,让课标真正指导教学。

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是我们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编制都是源于课标的,课标才是最高统帅。事实是,我们很多老师平时教学往往就看两本书:教材、教参,课程标准的地位被忽视了。

第二,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学历评价设计。

新课标强调评价的重要性,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学,这个道理大家都很明白,但在教学中评价又常常被简单化。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