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建构文化课堂,实现教育本质,2月27日上午9点30开始,陈校长、冯校长、英语组50周岁以下教师,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相聚在理解室,进行了本学期英语教研组u秀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本次研修活动特邀了上海教育科学院的吕星宇博士,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对课程资源的精心开发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采取有效灵活的教学策略,提炼出师生认可的“理解性课堂”的基本要素,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品质。
首先,英语喻黎老师给所有的老师呈现了一节英语精品课。喻黎老师详细设计了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展示点评、总结反馈等教学环节,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组内合作,自主质疑解惑,老师及时点拨引导,整节课高潮迭起,亮点频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15个学生进行的随堂反馈测试结果也十分令人满意,说明这节课的课堂效率是相当高的。
接着,喻黎老师详细阐述了她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合理地设计学生活动。七年级英语备课组长何雅老师就“备课组如何对本节课进行磨课”进行了经验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节好课,一节精品课包含了很多老师的心血,同时也离不开本人的执着和认真。
接着,所有参与研修的成员分成三组,对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设计和如何在学生活动设计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展开了组内讨论。每个老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戴界蕾老师和董晨琳老师分别代表第二组和第三组进行了点评。她们不光总结了本节课的很多精彩之处,而且也真诚地给予了一些意见,能让这节课变得更完美。
最后,我们的专家吕星宇博士将整个研修活动推向了高潮。一开始,吕博士引用两个小故事阐释了研修的目的。每一个应当不断的充实自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成为一个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非常精湛的教师。每一个教师应当有进行专业成长的自觉性。那么,我们的研修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接着,吕博给予了专业性的引领。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站在学生的角度,纵观整个教材,制定合理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是每一节课的关键。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思考另一个关键: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我们不光要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把这种激情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之逐步具备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掌握知识。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意味着进步。每一次的课例学习,听课,评课和专家的理论引领,使我们的目光放眼于更广阔的天空,实践性学习更能使人快速成长。“经验+反思=成长”,教师专业的成长就要不断地反思,而反思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在交流中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从而达到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成长肯定会带来学校的成长,相信北郊初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花开满园,硕果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