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你好吗?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王冰堰 时间:2010-08-29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下午好!

一年前6月张耀奇校长在他的一本《教坛浅思》第四篇 “另眼观德育”中说到,假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是知识的巨匠,却是道德的侏儒,那无论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是没有好处的;今年的713-14日,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坚持德育为先”已成为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而在刚刚过去的5天里,学校组织的七年级新生夏令营不仅通过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给予他们能力展示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早早的就在感受我们学校的“德育”。

今天,我作为七年级的教师代表,心中无比激动。我渴望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理解中的教师德育工作。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是学校里最主要的师表,最直观的,最有教义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所以,首先我觉得,“德育”应先“育师德”。

在甲骨文中,字的左边是象形符号,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的意思。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 在金文中,下面又加了,这就是说:目正、心正才算。在心为,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 的外化即为礼。因此,我理解中认为,师德,首先应让其表现在我们教师的行为礼仪上。

在出家门前,镜子中的你是否合适教师这一身份?有无戴极其夸张的耳环?有无穿过于夸张的服装?在进校门前,你的脸上是否褪下冷漠?你的眼中是否已经准备闪出温和的目光?在学生们声声清脆的“老师好”中,你是否微侧过头,同样充满喜悦的回一声“同学,你好”?在与同事交流中,你是否也用着普通话,剔除不良字眼,控制着音量,柔和着语调?当你请他人帮忙,即使是你的学生,你是否也会及时的道谢?当看到校园里的纸屑,即使并非你班级的包干区,你是否也会弯下腰,轻轻拾起?如果你我都做到了,甚至做的更多更好,那么,我们的师德就已经拥有了最美丽的外表。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的师德已经拥有了最美丽的外表。更不用说我们的领导们。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不止一次看到范书记走在校园里,弯下腰,捡起楼道上的纸屑。每次看到,我都把她那优美的动作牢记在心,不住的对自己说,记住这一刻,从今以后,你也要这样做!所以现在,走在校园里,我也会拾起看见的杂物,把它扔进垃圾箱。我不止一次看到,也不止看到一位老师,他们在放学后,陪同学生们走到校门口,亲切的拍着他们的肩膀,嘱咐他们回家路上多加小心,回去后认真完成作业。看着学生们略显稚嫩的却透着满足与感激的背影,我告诉自己,看,这就是我学习过,工作着的学校中的老师们。有了他们广博的爱,我们的学生又怎么会不从心底学会感恩,不会将关爱他人的美德散播到各四方呢?

当我们的师德拥有了美丽的外表,它还需要些什么呢?

中共常州市委教育工委的潘建中领导在《普科学发展新篇 树常州教育品牌》的讲话中提出,要坚决落实“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不知各位老师还能完整的回忆出“八要十不”的内容吗?200645,常州市教育局颁发了《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我知道,我们的老师常常会把这些规定拿出来对照,自己做的是否到位?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我更知道,多数老师已经把这“八要十不”内化,根植在自己的一言一行,根植在自身的师德中。在高中的一年,让我体会到高中老师的尽责。作为一个住宿制学校,我的同伴们,并没有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局限在了67点,而是延伸到了深夜。10点查房,11点再查一次,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舒适的进入梦乡后,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家赶。即使在家中,心中依然时时惦挂着学校的学生。一旦电话响起,需要他们时,他们总是义不容辞的赶回学校,处理突发事件。没有哪一位老师会要求多给点津贴,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良心担负着肩上的责任。初中的老师也许没有机会陪伴学生们住宿校园,但是同样的,他们从不会看着时间准备着拎包踩点回去。而是在夕阳中陪伴着学生谈心为他们解疑,在灯下孜孜不倦的批改着学生的作业,在讲稿上一遍一遍的修改着明日的讲课……或许你我没有看到,但窗外的云,坛中的树,都记着他们潜心研教,真心为教的身影。学生们虽然不说,但都知道,因此他们在如此浮躁嘈杂的时代里守着一张书桌一盏台灯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对老师的深情和感谢。在我的身边,我看不到讽刺、挖苦、体罚学生的老师们。他们最常对学生说的是鼓励的言语,最常看到的是学生们的点点进步。当学生家长来到办公室,总有一张凳,一杯茶,一张笑脸迎接他们。即使他的孩子犯了再大的错,我们的老师也不会因此训斥、指责学生家长,而是冷静而又有效的与家长共同分析事情,分析利弊,寻找解决方法,共同肩负起教育学生的重任。所以我想说,当你我已切实把这些师德自律规定牢记于心,化为内力,认真履行时,我们的师德就不仅仅有着美丽的外表,而是更多的魅力“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看,现在你我的师德已经是既有内涵魅力,又有美丽外表的了,那还缺了什么呢?是的,还缺一颗心。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惟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做乐趣来从事,它使教师感觉到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爱所有别人孩子的是“圣”。我们的德育对象是人,这是其他职业永远都体会不到的一份光荣。假使你我的师德在拥有美丽的外表,内在的魅力后,再加上一颗充满“教育爱”的心。那我想,你我的师德将成我们德育工作中最好的助手。这就真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身教最为美”了。

当我们已经把自己的师德千锤百炼,塑造完美时,我们才有资格去教导学生,育他们的德。

我记得浙江师范大学的刘宇副教授这么说过,德育应该是培育孩子心灵内部的德性促其生长的过程。也就是说,孩子的心中原本就存有德性的种子,德育所要做的是为这颗种子浇水,帮助它深深地扎根,壮壮地生长。所以首先,我们要让他们发现自己心中的这颗种子。那就让学生们先学会爱自己。一个爱自己的人,整洁的服装,得体的穿着,这些自然呈现。一个爱自己的人,怎会在饭前便后不把手上的细菌洗去呢?一个爱自己的人,必定是一个自尊心强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随手乱扔垃圾,随口乱吐口香糖,影响自身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呢?一个会爱自己的人,必定会把这些卫生文明最最基本的礼仪做到位,做到好。张耀奇校长在他的德育随笔中也曾提到,一切道德教育应该从让孩子爱自己开始。当学生爱自己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头脑中的时候,其实他心中的那颗德性的种子就已经被自己意识到了。因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会做的事情。

此时,我觉得我们应该要让学生们学会相信自己。作为起始年级的老师,我想,自信心的培养对他们很重要。想到夏令营开始的第一天,我早早的进了教室,看到已经有好几位学生到了班级坐了下来。于是我与他们聊起了天,问问都喜欢些什么,对我们的校园有什么印象等等。有一位男生,当我问到他对我们校园有什么印象时,他用诚恳的声音说,这里像画一样美,他已经觉得自己爱上了这个地方。我听了,立刻对他表示感谢,且真诚希望他也能爱上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并能在这里展示他的能力。下午班级临时班委自荐开始后,他第一个上台竞选班长,结果没有被选上。之后,他又上台竞选文艺委员,败北,却依旧出现在竞争宣传委员的台上,再次败北。当我们其他所有人都觉得他不可能再次来到台上参加竞选时,他上来了。同学们,每一位同学,都将最热情的掌声献给这位执着的人。我问,还有谁要上来竞选组织委员这一职位时,没有一位同学上台,更有甚者说,就算有人上台,也绝对是全票投给这位执着先生。他用他的执着,他的勇气打动了每一个人。晚上我与他家长通电话时,我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他的家长很高兴,同时说,他的孩子很胆小,不太敢说话,在小学时候属于默默做事不张扬的那种。我极度诧异,他那大于三次的上台竞选,只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大胆很勇敢的少年。第二天,我找他聊天,他说他在小学确实是闷声不太响的人。但是,因为第一天来学校,他发现他的老师是如此的关注他,他的伙伴们是如此的开朗善言,学校的领导们又如此的为他们着想,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当个班干部,为班级老师分担事务,为伙伴们服务,来报答身边所有人对他的关爱。我被他感动了,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我那多一句的感谢,让这个少年自信起来,意气风发,让他心中的那颗种子破了土,发了芽,凭借着自己心灵的力量努力成长。有了这种自信,德育在他身上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所以之后,我时时关注学生,多给他们信心,多发掘他们的优点,我期盼着更多的孩子心中那颗种子发芽,生长,成树成林。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位已经被我忘记名字的前辈,他批改作业,总是打着大大的勾,小小的叉。他说,大勾是大大的嘉许,小叉是些微的不满意,提醒学生赶紧剔去那些瑕疵。可以想象,当学生们拿到作业本,看到那些大勾小叉,他心中肯定是对自己肯定的多,否定的少。相反,如果打开作业本,看到自己的作业本上到处都是鲜红的杠杠叉叉,那他肯定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一个失去信心的学生,又怎么想着去踏实努力,提高成绩?一个成绩越来越走下坡路的学生,又怎么去在意什么礼仪的规范道德的培养?他只会在自怨自艾中越来越消沉。而他心中的那颗德性的种子,将会在心灵深土中越埋越深,直至失去吐芽的最佳坏境。多么可怕的结果!所以,让我们的学生昂起头,挺起胸膛,即使是学业落后的学生,也能觉得自己有用,有往上的潜力,这样,我们的德育才真正能深入他的内心,浇灌出树林。

最后,让学生们由己及人,从爱自己,到爱他人,从相信自己,到相信他人,逐渐的敞开心怀,如冯校长所说,把心放“大”,装进他人,装进责任。当学生们心中充满着沉沉的爱满满的自信时,他们的眼界就会变的宽广。他们会在与人交往的接触中,伸出关爱他人的手,扶起跌倒在路边的小朋友;;他们会在家长忙碌一天回到家后,为他们沏杯茶揉揉肩,与他们聊聊学校的趣闻自己的想法甚至理想;他们会在老师的讲台边,偷偷的放上一盆绿栽,让老师上课时在一抹绿色中度过;他们会在每一天感恩生命,感恩赋予生命的父母,感恩教导他们的老师,感恩陪伴他们的伙伴,甚至感恩他们经历过的挫折磨难。进而自发的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将之体现,而不是仅仅在某一个节日时买束花,送张卡,表下心愿就结束。这时的他们,心中的那颗种子的芽已经茁壮成长,根已经深深扎下。到此时,我们的德育才算真正有了成效。因为当他们走出我们的课堂,我的校园,当有朝一日他们走向社会,走进人际交往圈,当他们有机会向祖国报恩,为社会作贡献时,他们心中的那颗德性树,将指引着他们的行动,朝着真善美的方向一路向前走。

请允许我在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的诗句中结束我今天的发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希望有朝一日,你我的德育工作,能像好雨一般,在适当的时机,潜入学生们的心中,滋润着他们心灵里的种子。即便在外界都一片黑暗的情况下,他们心中依旧能有一盏灯,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希望有一天他们回头想想是在何处让心中德性的种子生根发芽,答案是在我们的手中实现。

谢谢!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