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春意浓,北郊学子闹花灯
常州市北郊中学 徐蕙
这个元宵节,过的有些不同。我和孩子们围绕着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围绕着一盏盏花灯,一项项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忙碌着,兴奋着,感悟着。
周日清晨,我们一行六人就聚首在人民公园,熙熙攘攘的人群,五彩纷呈的展板,乱针绣,面人塑,抖空竹,扎风筝等各色各样的技艺展示,让人目不暇接,颇感兴奋。
原想跟着谢师傅先学点花灯扎制技术来着,但他很忙,一群群热心市民围着他挑花灯,问价格。我们便改变计划,现场帮着卖起了花灯。买花灯,孩子们很起劲,一下子就掏钱买了2个,一如他们任何一次的旅游景点购物,而卖花灯,别看只是多了个十字,完成如此角色转换,还真需要十足的勇气。
“老师,真的要我们来卖啊”你看,还有些磨不开面子。女孩子两三个围着花灯,嘀嘀咕咕,你推我搡。有几个男生相对胆大,他们扯着嗓子喊开了“哎,卖花灯嘞,纯手工制作!”“这个,多少钱啊?”“25块”“啊,这么贵”有人来问价了,但不少人被纯手工技艺所吸引,却被纯手工的价格给吓到了。问的人多,买的人少,孩子们初次推销,遭遇如此困窘,多少有些沮丧。
第一单的生意是个小女生,提着个花灯,蹦蹦跳跳地走了,第二单是个老奶奶,拿了葡萄灯,荷花灯给推车里的小孙子仔细的挑……渐渐地,买的人多了,孩子们被这一单单的生意给激活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比较细致,将客户需要的品种一一罗列呈现;有的展开情感攻势,个个击破;有的深谙推销之道——“买花灯嘞,买花灯送蜡烛!”“你挑,尽管挑,要是质量有问题,我以一罚十”小巧的身影在花灯间穿梭,红扑扑的脸蛋光芒四射。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觉地,已到了中午时分,花灯也卖的差不多了。“我卖了23个,我卖了12个”,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在回家的路上,遇见西餐店的店员推销,他们还展开了反推销——“人民公园有卖兔子灯的,可精美嘞!”
一路跟随,也一路观察,我自觉,让人惊喜的不仅是卖出花灯的数目,更是从购买者到经营者的角色转换,从无到有其间孩子们的成长。窘迫着孩子们的窘迫,欢欣着孩子们的欢欣,在那云卷云舒间,我们见证了候鸟掠过的潇洒,我们聆听,天空下花儿绽放的声音。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