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有效资源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陈婷竹 时间:2009-10-27

浅谈利用有效资源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市级八年级思想品德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

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课堂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反对把德育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一种工具。

新课程标准认为: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关于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系统思想教育,不仅仅要教育孩子知道什么是孝敬为什么孝敬怎样孝敬,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启发学生要有孝敬的热情和冲动,即要通过教学设计情景创设、与资源利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孝敬父母长辈》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懂得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心。

2、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激发学生热爱父母长辈、报答父母长辈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努力将孝心转化到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4、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说、评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落实到行动中。

、设计思路

1、课前准备

收集古代关于孝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于孝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前就开始了一种情感体验。这是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源。

2、课堂教学流程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产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体的“情势”及内在主体的“需要和期望”所决定的。因此,新课伊始作者就利用汶川地震中《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那段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视频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体会和感悟父母博大之爱的情感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拨动学生内心的“情弦”,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为学习过程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然后,作者趁热打铁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父母,说出自己对父母的爱意,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

第二步,作者设计了一个不孝的故事,趁着同学还沉浸在上一个感人的环节时形成一种情感冲突。让他们达成厌恶不孝行为的情感。并实现由法律到道德的过渡,并把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第三步,是通过与学生同龄的马鹏飞的故事,让学生既感悟到孝敬父母长辈是道德规范,更让学生通过说出自己为父母做的事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之中,并通过比较得出怎样把孝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老师这里还设计了一个小的高潮:把课前收集的家长感想用PPT课件一一展示了出来,使学生在情感上进一步产生了共鸣。这是家长资源。

最后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算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到孝敬父母的迫切性。在一首感恩父母的歌声中请学生写出自己还想做的一些事情。通过这些环节,老师希望学生的情感升华能落实到课后、长大后的实际行动中去。

3.课后延伸

我们常说,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特别注重课外的延伸,所以作者特意要求学生在课后把课前准备的有关孝敬的资料做成一个关于孝的主题展示。这是课后资源的利用。

 

当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绝对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事和培养得了的,需要我们教师长期持之以恒地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贯彻实施和潜移默化。


图片1

图片2

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