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坐在心理辅导营中,我们五人心情是复杂的,有对这一领域的好奇,有责任在肩的压力,但更多的是不自信 ---对生源的不自信。会有人来吗?但更多的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担心。我们五人,政治,生物,美术,音乐,没一个与心理靠得上边的,典型的杂牌军。我们因此也事先插班去听了专
1 学业困扰型 这部分问题以毕业年级居多,以一位学生为例,他是一个复读生,成绩不好,有明显瘸腿学科,在瘸腿学科上,因为落的实在太多,上课听课吃力,有问题不敢问老师,课外补课,深陷于题海中无法自拔,越做越错,挫败感就越强烈。年级名次在300—400名间,而他期望中考,能进北郊高中部,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让他烦躁不安,经常对周围人发脾气。
2 交往困扰型 在平常与同学相处时,被人或善意或恶意的欺负,不愿意找老师,但自身又不知道如何解决
而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作为心理辅导员,我们能做的是
1 倾听 听孩子们讲述的烦恼,有时脑子会一闪,回忆起了自己的求学时光,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凭借经验,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更多时候,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的解决,而这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倾听,一个微笑,一个用心聆听的姿态,也许会让他们得到放松
2 赞扬 尽管我也怀疑过陶行知三颗糖的教育,也质疑过遍地开花的赏识教育,但用在心理辅导营中,它是有市场的。那位九年级的学生,我只是安慰道:“去年到今年,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你的每一次进步,我们都为你欢喜!”那么简单的一句话,我就看到,那个孩子的眼睛一战,那种感觉,无以言表。
以上我说的是面对的2种类型,我们的2种感悟,接下来讲两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最近九年级新课结束考试,历史,一本书刚刚赶完,我想平常他们也没时间看历史,大考了总归要看看的吧,我还在黑板上留了电话,想有问题,来电话,写电话的时候,学生很激动,问是不是24小时开机,我倒不激动,知道不会有太多人打,但一两个应该有吧,结果晚上哪里都没敢去,守着手机,摩挲来摩挲去,没人打,是没有问题吗?不可能,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而前两天,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