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营小记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徐蕙 时间:2009-03-26

前言:坐在心理辅导营中,我们五人心情是复杂的,有对这一领域的好奇,有责任在肩的压力,但更多的是不自信 ---对生源的不自信。会有人来吗?但更多的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担心。我们五人,政治,生物,美术,音乐,没一个与心理靠得上边的,典型的杂牌军。我们因此也事先插班去听了专家赵世俊老师的课,临时恶补了一下相关知识,忐忑不安的。我们领证上岗了。可以说,上岗的这一周,收获颇丰,接下来汇报接受辅导学生的大体情况,我们做了个简单的分类

1 学业困扰型 这部分问题以毕业年级居多,以一位学生为例,他是一个复读生,成绩不好,有明显瘸腿学科,在瘸腿学科上,因为落的实在太多,上课听课吃力,有问题不敢问老师,课外补课,深陷于题海中无法自拔,越做越错,挫败感就越强烈。年级名次在300—400名间,而他期望中考,能进北郊高中部,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让他烦躁不安,经常对周围人发脾气。

2 交往困扰型  在平常与同学相处时,被人或善意或恶意的欺负,不愿意找老师,但自身又不知道如何解决

而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作为心理辅导员,我们能做的是

1 倾听  听孩子们讲述的烦恼,有时脑子会一闪,回忆起了自己的求学时光,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凭借经验,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更多时候,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的解决,而这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倾听,一个微笑,一个用心聆听的姿态,也许会让他们得到放松

2 赞扬  尽管我也怀疑过陶行知三颗糖的教育,也质疑过遍地开花的赏识教育,但用在心理辅导营中,它是有市场的。那位九年级的学生,我只是安慰道:“去年到今年,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你的每一次进步,我们都为你欢喜!”那么简单的一句话,我就看到,那个孩子的眼睛一战,那种感觉,无以言表。

以上我说的是面对的2种类型,我们的2种感悟,接下来讲两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最近九年级新课结束考试,历史,一本书刚刚赶完,我想平常他们也没时间看历史,大考了总归要看看的吧,我还在黑板上留了电话,想有问题,来电话,写电话的时候,学生很激动,问是不是24小时开机,我倒不激动,知道不会有太多人打,但一两个应该有吧,结果晚上哪里都没敢去,守着手机,摩挲来摩挲去,没人打,是没有问题吗?不可能,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而前两天,听了老师的一节课,记忆最深刻的是他下课的一霎那,学生冲出教室,要签名的,要电话的,把老师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虽然初二的学生,有跟风之嫌,但他能激发出学生心底里那种内心的热情,是很让我羡慕的,一边是我们老师想打开学生的心扉,苦口婆心,讲来讲去,他不搭理你,演着独角戏;一边是心理辅导老师没说什么话,学生们争先恐后,向他倾诉成长烦恼,同样是教育,为何反差如此之大?我的问题出在哪里?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盗取天上宝物壌,壌遇水会自然生长,然而结果是,壌每增高一尺,则水则上涨一丈,典型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鲧治水的结果,可想而知,  而大禹,他沿用了阻塞方式,同时,面对一些特殊水道,他会另辟小道,小部分排水,因势利导,疏导洪水。我在想,也许面对学生,作为任课老师,班主任,因为角色问题,在学生面前,更多是教育,以堵 的方式,防患于未然;而我们心理辅导营,可能更多的起了导的作用,让他们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的释放,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出他们心中的动力。为了同一的目的,我们可以堵和导,两种手段,结合运用。

以上就是我在心理辅导营一周中所接触的,所感悟的,想得还比较肤浅,需要进一步去思考。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