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合唱节学生文章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录入者:文学社 时间:2009-12-11

纪念的乐意

八(1)班孙佳柔

革命之花绽放了,74年前129日的上午,北平的街头到处是高举旗帜的愤青,“偌大的中国竟然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一场救国于沦亡的学生运动拉开了帷幕;希望之花绽放了,200912月日下午,北郊体育馆内排列走入着装整洁的少年,一场属于北郊学子自己的演唱会拉开了帷幕。

一眼望去,活力四射、激情如水的同学们正蓄势待发,无论高矮胖瘦、乖巧顽劣,大家都显得格外兴奋,毕竟这是我们初中生涯中最后一个合唱节,怎能不珍惜呢?

麦克风一响,全场顿时肃静,两位主持人激昂的语调使我们更加跃跃欲试,无法按捺住激动的心。于是,比赛场上不断响起悦耳的歌声,时而高昂,时而悠扬,迸发出新一代学子对祖国无限热爱,对革命的全心拥戴,对共产党万分崇敬礼宾司。其中,八(3)班同学真是满身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那余音绕梁的歌声无时无刻不澎湃着爱国的激情和战斗的热血,台下观众也仿佛转向于那风吼马叫的战场之上了。

八(1)班的表演更是别出心裁,虽然歌声并不是最嘹亮,无法达到“声”惊四座的效果,但那令人赞叹的伴舞,新颖有趣的剧情,使人在捧腹之余愈加佩服游击队员的英勇善战。

12.9合唱节是对那次学生运动的纪念,也是对我们这次青年学子的鞭策。我们不能忘记那光辉灿烂的历史,血雨腥风的岁月,让我们用14岁的青春宣誓:我们一定会继承先烈们的光荣传统,将历史的重任承担起来。

 

 

最美的三班,最嘹亮的《黄河大合唱》

八(3)班  邱依君

12.9合唱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我们三班的《黄河大合唱》了。刚出场,一段由同学朗诵的激情昂扬的话语顿时使全场弥漫起紧张的气氛。激昂的音乐响起,身着绿色迷彩服的八(3)班学生迎着这乐声唱出那令人热血沸腾的《保卫黄河》。开头那一声“风在吼”可谓是气势尽显。那歌声如雷贯耳,怎一个“洪亮”形容得了,简直令人为之一震。在歌曲第三段末,两队人从原队伍两侧跑出,手拿彩旗,紧跟队伍跑着。在体操运动员范可淳精彩的侧手翻后,如洪钟般的歌声继而迸发,全场皆叹。在如雷的掌声中,结束了我们的表演。

 

因为有你

八(4)班杨琰

12月,又一个热火朝天的月分,我校拉开了合唱节的帷幕。9日前一天的活动课,我班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最后的训练。训练完后,班主任严肃地说:“不管成绩如何,我都会与你们共同奋斗,你们丢脸我也会跟着丢脸,你们胜利我也会开心……”她似乎有些哽咽了。我们大家都清楚张老师为了我们的合唱节所做出的一切。

期盼已久的12.9了终于来了,八(4)班全体同学整装待发。轮到我们上场了,令人惊奇的是张老师脱掉外套,里面竟是与我们相同的白衬衫,同样的还有系在脖子上的小红花,老师的脸被小红花映得红艳艳的,像映山红一样耀眼。此时,我只感觉心里暖暖的,一向严肃的老师此刻变得异常亲切,她正与我们站在同一条战壕里,共同迎接12.9风暴!音乐声响了,老师为我们领唱开头。我们在老师那嘹亮歌声的引导下,一起唱响了发自内心最质朴的歌声……

比赛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有你,班主任张老师,你与我们心连心、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你让我们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什么是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懂得了团结协作的力量。

 

用歌声纪念--记北郊中学12.9合唱节

八(6)班曹沁雪

虽然寒雨淅沥,但,北郊中学初中分校的体育馆内却是一片热烈的海洋。在这里你会被一阵阵热情的掌声所淹没,被一句句熟悉的旋律所感染,被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所吸引……

因为,今天是129日,我们用歌声纪念那场浩大的学生运动,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当《保卫黄河》威武雄壮的乐音一奏响,全场立刻被那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所震撼,气氛被推向高潮。大家似乎向前看到了奔腾咆哮、浊浪滔天的黄河,似乎回到了那激烈艰苦的战争年代。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一个靠边的小男生,虽然个子不高,但我分明可以感受到他那从骨子里迸发出的勇猛,他涨红着脸,身子向前倾着,一字一句真的是从他的喉咙里吼出来的……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一阵轻快熟悉的旋律传入耳畔,在活泼的歌声中,我也不由自主地哼唱志来,而演员们甜美的笑容,也给歌曲增色不少,让人难忘。

在合唱节中,你还可以聆听《映山红》的悠扬淳朴,《拥军花鼓》的欢乐喜悦,《亚洲雄风》的激昂活力……

12.9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日子,也是一个让同学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感谢一个月来老师同学们辛勤的排练,感谢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展现风采的舞台。

 

12.9合唱节的收获

八(6)班田珏

秋天的哀愁与冬天的冷峻所创造的宁静被12.9的号角声打破了,一年一度的12.9合唱节又在北郊拉开了帷幕。虽然短暂、精练,却汇聚了全体同学在此一展歌喉。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诉说着内心的爱国热忱。

作为一名观众,八(3)班歌声嘹亮,气势恢宏,八(4)班柔情似水,八(8)班热情洋溢……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出彩的地方值得赞扬,也有稍许不足之处需要修正。

作为一名表演者,内心激动。上场前,胸口像揣了一只小兔子“嘭嘭”直跳。带着压力上场了,虽然在表演中有点失误,但是仍然顺利地表演完,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虽然不及最高分,但在排练和比赛过程中所学到的和所获得的,已经让我们心满意足了。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作为一名普通北郊学子,听到一首首爱国歌曲在耳边回荡,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眷恋,对半个多世纪前牺牲的人们充满了感激。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铸起了新的长城,为华夏儿女如今的幸福生活创造了条件。

感谢这次合唱节,你让我收获良多。

 

 

 

爱拼才会赢--记12.9合唱节

八(10)班姚子云

有一种精神叫团结,有一种力量叫凝聚,有一种努力叫奋发。他们展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在北郊这片净洁的土地上,谱出一支支优美动听的乐章。隐约看到一个个身穿红白相间的莘莘学子所站立的方阵,整齐而有序。

129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年一度的合唱节在体育馆拉开了帷幕。看!训练有素的3班迈着整齐的步伐登上了舞台。听!一曲坚韧有力、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震惊了全场。瞧!他们个个唱得入神,唱得嘹亮。舞蹈者的每一个动作都很到位。在我眼前的,不是一个个演唱的学生,而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他们每个人仿佛都在告诉自己:我很重要,因而融为了一体。或许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但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夺得第一。一遍又一遍的辛苦练习,换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们唱出了风采,唱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而我们呢?曾记得七年级的此刻,我们夺得了第一,满载而归。也许我们那时是在影院里歌唱;也许那里的音响效果好;也许因为没有去成影院而感到扫兴……但谁不是这样呢?在同样的环境下,靠的是实力,是勇气与大胆。三班蕴藏了一年的努力,最终超越了对手。世上没有后悔药,扪心自问,我们有谁是每一次练习都专心致志的呢?我们不甘落后,要争做那让人回味、铭记的第一。我们不会因这次比赛结果而泄气,而是要吸取教训,让“爱拼才会赢”成为我们人生永远不变的主题。

12.9合唱节背后的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为此次合唱节奋斗的同学们

八(10)班  葛雨茜

12.9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对此我们感到十分期待。不过我们班却遇到了许多状况,可越是有困难,我们越是有勇气战胜!

    状况一:主演退赛

“你没事吧!”“貌似有点发烧,陪我去趟医务室吧!”“好,走吧!”走出教室,我和吴珂沉默地并排走着。推开医务室白色的门,叶医生给吴珂量了体温--38.2摄氏度。我的心猛地跳动了一下,怎么办?怎么办?吴珂的高难度动作是我们班的一大特色,如果没有了她,也许我们的光芒就会黯淡一些。吴珂收拾好书包,对我轻轻叮咛了一句:“如果退烧,我一定会赶回来的。”我听着这句坚定的话,再也不惶恐不安了,像吃了颗定心丸。我相信,我们真挚的歌声一定会打动评委。我们有战胜一切的决心。

状况二:场地更改

“什么!你说场地更改到体育馆,开什么玩笑!”祸不单行,我们那刚刚充沛的精力和自信被这一句话泼了一盆冰水,气氛冷得似乎听得见结冰的声音。同学们的淡淡的失望就写在脸上。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参加12.9了,可是地点改了,也就是我们不可能登上真正的舞台了。吕老师鼓励我们:“每个班的机会都是公平的,我相信不管在哪,我们的实力是不会变的!享受过程,不要只在乎结果!”有了吕老师的加油鼓励,我们八(10)班即使没有镁光灯的照射,也同样闪闪惹人爱。

状况三:场次改变

“不是说七(7)班第一个吗?七、八年级居然分开比赛!”中午,我们又遇到了突发状况。顾不上那么多问题了,我们已经做好了上场的准备。比赛正式开始了。

喧闹的体育馆里已经有几个班入座了。我们站在“舞台”边候场。过了好一会儿,只听到有人说了句“上场啦”,我就跟着队伍上去了。我望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我有点紧张和抑制不住的激动。马俊和段诗萱两人激动人心的朗诵引出了我们的合唱。想着我们中午一次一次不厌其烦的练习,前前后后的准备,吴珂一手策划的舞蹈,陈晨辛苦排练的情景剧,庞鲁豪反复练习的指挥,还有我、杨雯和段诗萱的领唱,还有整齐地站在我背后的合唱队成员,哪一个人不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和汗水。想到这些,我只有放声歌唱,不愿辜负这么多同学这么多天来的努力。此时此刻,我仿佛看见了团结和快乐,虽然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今天我却看得格外清晰,那不就是我们努力的过程吗?

结果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过程享受得很快乐很满足,这些,不就足够了吗?

 

缤纷12.9,绚彩合唱节

八(10)班段诗萱

北郊中学初中分校在129日当天下午在体育馆举行了12.9合唱节。

首先上场的是我们八(10)班,我们紧张地准备着,服装、道具,一一准备到位。等待着,全场仍有人在窃窃私语。但是在我们开始上台朗诵时,鸦雀无声。我和另一位同学的朗诵带着所有人回到了那个艰苦的年代,辛苦排练的情景剧指引着我们探寻历史,传承精神。掌声哗然响起,闪闪的红星在这时越发耀眼。在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后,我们调整了呼吸,随着音乐在大厅内响起,我们开始合唱。歌声凝聚着我们的团结,凝聚着多少个夜晚唱练的汗水。我不禁有点激动得想哭。我们所唱的《红星歌》在体育馆内时而跳跃,时而舒缓,台下观众亦随着音乐轻轻摇着。看到了中国红军的奋力抵抗,看到了胜利,看到了辉煌。欲来欲昂扬的情绪:斗争,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我们以最高昂的情绪唱出了最后一个华丽的尾音。深躹一躬后,有序地下场。

之后是八(4)班带来的《映山红》,他们的班主任亲自领唱。

印象最深刻地是八(3)班的《黄河大合唱》,雄浑的气势如万马奔腾,扬起千丈黄沙;又如黄河咆哮,高昂激荡,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冲击着岩石,拍打着石岸,发出万丈轰鸣。心灵被震撼了,黄河在咆哮着前进。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厚重的音在话筒中越发响亮,像千万只鸟扑棱着翅膀在天空飞翔,时而俯冲,时而鸣叫,浑然天成的气势,巨大的声响在每个人头顶盘旋着。

站在队伍两侧的人如飞鸟一般俯冲下来,拿起红旗在场中心围成圈,打着转,一面面大旗飘扬起万丈光芒,预示着胜利与辉煌。

浓厚的气势中有一种声音在轻轻诉说着,做着轻柔的铺垫,声音的细与粗巧妙地互相映衬,时而如千军万马,时而如水般轻淌。

从上场到下场,异彩纷呈,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跨向第一。

这次12.9合唱节,尽管没能在影剧院举行,但仍然集中体现了各班不可战胜的凝聚力,展现了各班团结的风采。

 

铭记那光辉灿烂的历史--记北郊初中部12.9合唱比赛

八(11)班毛宁

2009129,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可这雨并未能浇灭我校同学心中的热情。还记得74年前的12.9吗?北平数千名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为中华民族的命运振臂高呼。而74年后的今天,我们北郊的同学聚在一起,以合唱的方式回忆起那段抹不去的历史。

“红星闪闪,放光彩……”,八(10)班以一曲《闪闪的红星》缓缓拉开了历史长河的序幕。紧接着,八(4)班同学唱起了民歌《映山红》,深情的演唱一下了渲染了会场的气氛。一个班接一个班地开始演唱,唱者动情,听者入境。当进行到八(3)班时,一曲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保卫黄河》将会场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全场观众热血沸腾,似乎回到了那饱受屈辱的战争岁月,想扛起钢枪捍卫家园,驱逐鞑虏。

一首首歌曲如小船一般载着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里穿行,从抗战到胜利,从中国最危急的时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每一曲都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

最后一首歌是由八(11)班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欢聚一堂,《爱我中华》唱出了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声,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心潮澎湃,合唱节也在这所有人的欢呼声中圆满落幕,但“爱我中华”的旋律仍在我们的心头回荡。

爱我中华--写给八(11)班全体合唱团成员

八(11)严沁韵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激昂的旋律,动人的歌声,满腔的热情,正在北郊体育馆内回响。

12.9合唱节上,我们班演唱的曲目是《爱我中华》,大家都昂着头,挺着胸,精神抖擞地站在台前,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指挥。当唱到“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时,全曲迎来了高潮部分。大家左右摆头,大声歌唱着,仿佛用上了全身的精气神!指挥也更加投入地挥舞着手臂,忽上忽下的手象灵动的翅膀,带动着大家的情绪。台上在大声唱,台下在轻声和,台上台下有一种共同的情感在回荡--爱我中华!

 

北郊中学举办12.9合唱节

八(11)陈思文

129,下午一点,八年级全体同学齐聚北郊体育馆,进行12.9合唱比赛。并不宽广的体育馆一下子涌入如此多人,气氛立刻热烈起来。还未开场,体育馆内便响起至上励合的一首《棉花糖》,动听的音乐立刻将每位同学、老师领入了音乐的世界。不一会,第一个班的演唱开始,整齐的服装,绚丽的道具,同学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昂首挺胸,伴奏响起,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动听的音符从同学们口中扬起,时而缓慢,时而快速,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台上表演的同学们一个个神态从容,毫不怯场。精彩的表演,动听的音乐,换来一阵响彻体育馆的掌声。一个班接一个班,会场气氛一次次被推向高潮。尽管同学们的演唱并不算完美,但是,当我们看到每位站在舞台上的同学都是那么投入地演唱,都在那么努力地为班争光,心中便泛起一丝丝的感动。

结果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曾经一起努力的过程。每位同学都会记住那些为合唱节努力的日子,记住排练过程中的欢笑与泪水,记住为了班级荣誉并肩奋斗的心情。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