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起投身初中教育事业,至今已深耕讲台 19 年。19 年来,我始终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在政治思想上坚守初心,在教学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班主任工作中倾注真情,在教科研领域积极探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从2012年8月我被评为中学一级职称,到今年也已经13年了。现将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始终将政治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9 年来,我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从未因工作年限增长而放松思想要求,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同事团结协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二、教育方面
从教以来,我已担任16年班主任工作。任现职以来,我已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在这13年中,我始终扮演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用爱心、耐心、责任心陪伴学生成长。作为班主任,我始终将 “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 作为核心工作理念,面对新时代少年,我也与时俱进,逐步树立 “平等尊重、共同成长” 的新型师生关系理念——要看到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不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学生品德修养、习惯养成与人格完善。
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 “严慈相济” 的原则,既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 “一对一谈心”、“家校共育” 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在班级管理与育人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贴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工作模式,所带班级多次获评“校文明班级”,九11班被评为2021年度常州市优秀班集体,本人也被评为2014年戚墅堰区优秀班主任、2016年度武进区优秀班主任、2018年度常州市优秀班主任。在2022年常州市初高中校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中获得市区三等奖,撰写的德育故事获得2023年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育人故事征文二等奖。同时,开展了多次校际班主任经验交流讲座,曾赴戚墅堰实验中学、江阴长泾第二中学开设德育专题讲座。还为来校学习的外校老师交流分享我的想法和做法,在扬州市第九期初中校长任职资格班第二次跟岗培训中开设《班级文化建设》讲座,在宜兴初中领导干部来我校跟岗学习期间开设了《我与学生同成长》的德育讲座。
三、教学方面
从教以来,一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在备课环节,我不仅深入钻研教材,还结合学情设计分层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运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案例,让课堂变得 “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本人开设市级公开课2节、区级公开课2节、校际公开课3节及多节校级公开课,2020年10月获五四杯青年教师微课评选一等奖,2017年4月常州市初中化学优秀课评比二等奖,2017年3月武进区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指导学生在第32届和第33届江苏省中小学“金钥匙”科技竞赛荣获三等奖,2021年4月本人被评为第32届江苏省金钥匙优秀科技辅导员。
四、教科研方面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19 年来,我始终将教科研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积极参与学校和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科研培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类课题,使理论转化为实践。2012年参与了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学生综合实践电子成长档案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并于2015年结题。2012年主持了常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依托本土资源,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并于2014年结题。2016年参与了常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初中生品格养成建设“新五常”学校文化的研究》,并于2019年结题。2016年参与了常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研究》,并于2020年结题。2017年主持武进区课题《初中化学生活小实验的创新研究》,并于2019年结题。在此期间,我开设多节公开课并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其他教科研方面,本人还发表论文3篇,均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在省级教育教学类公开刊物上。
五、指导青年教师方面
在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中,先后与顾奕老师、是晓红教师签署班主任师徒结对协议,本人能认真履行指导教师职责,积极主动、毫无保留地指导青年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与收获,帮助她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快速成长。
六、综合荣誉
任现职期间,我获得过4次嘉奖,3次考核优,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育工作者,2016年获得武进区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获得常州市优秀食育工作者、常州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
回望19 年的坚守与付出,曾面对教学难题的困惑、班级管理的挑战,却始终以教育信仰为灯, 从打磨每一堂课到温暖每颗童心,终于换得学生的信赖、家长的认可。未来的教育路,我仍会一步一履踏实前行,执着追求教育的卓越。在此深深致谢:感谢学校搭建平台、领导同事鼎力相助,更感谢学生与家长的信任相伴,这份温暖,将是我继续前行的不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