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等,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接触及飞沫传播,传染性强,轻症患者病程短,常呈自限性,重症患者需进行药物治疗,一般可治愈。
二、疾病分类
(一)甲型流感
变异频繁,变异程度大,可引起全球爆发流行,易在一般人群中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病情较重。
(二)乙型流感
流行范围小于甲型流感,为中等流行或局部地区和群体的小流行,病情相对较轻。
(三)丙型流感
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一般不发生变异,可侵犯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病情较轻。
三、病因
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于患者被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主要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婴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免疫力低下者。
四、流行病学
(一)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是隐形感染者。患者自发病后3~7日内均可从鼻涕、口涎及痰液等分泌物中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二)流行性感冒具有突然发生,迅速传播,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的特点,有季节性,北方多在冬春季流行,南方多在夏冬季流行。
(三)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四)好发人群
流行性感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尤其好发于小儿、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免疫力低下者。
五、症状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以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表现为主,单纯型起病急,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可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胃肠型以腹痛、腹泻、呕吐症状为主,肺炎型可出现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中毒型可有全身毒血症、神经系统受损、心血管系统受损等表现。
(一)典型症状
1、单纯型
单纯型流行性感冒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头痛、寒战、乏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体温在1~2天达高峰,3~4天后逐渐下降,待热退后全身症状可有所缓解,乏力症状可持续1~2周后恢复;单纯型流行性感冒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少数患者可出现咳嗽、流涕、鼻塞、声音嘶哑、咽干、咽痛等症状,持续数日后消失。
2、胃肠型
胃肠型流行性感冒较少见,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下降等症状,多见于儿童。
3、肺炎型
肺炎型流行性感冒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发绀、气急、咯血、极度疲乏等症状,病初与单纯型流感相似,一般在1~2天后病情加重,病死率高,多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
4、中毒型
中毒型流行性感冒极少见,一般可有全身毒血症、神经系统受损、心血管系统受损等表现,如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惊厥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循环衰竭,病死率较高。
(二)并发症
1、肺炎
流行性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包括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主,可出现高热、脓性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神经系统损伤
流行性感冒也可影响神经系统,并发脑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脑膜炎、脊髓炎等疾病。
3、心脏损伤
流行性感冒可并发心脏损伤,但不常见,包括心肌炎、心包炎,严重时还可出现心力衰竭。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流行性感冒患者可并发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5、脓毒性休克
流行性感冒患者有时可合并脓毒性休克,常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六、治疗
流行性感冒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一般无需手术治疗,部分患者不治疗也可自愈,接受治疗者一般治疗周期为1~2周。
(一)一般治疗
1、患者首先应该进行隔离并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鼻、咽以及口腔卫生。
2、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可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可采用鼻导管、面罩的方式进行氧疗。
3、高热患者可以给予物流降温或者服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止咳祛痰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二)药物治疗
1、中医治疗
(1)连花清瘟胶囊
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连花清瘟胶囊对流感病毒具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在治疗H1N1甲流患者时70%~75%显著缓解流感相关症状,与奥司他韦组(75%~80%)相当,连花清瘟胶囊的不良反应更少、成本更低。
(2)疏风解毒胶囊
具有良好的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观察发现该药在治疗以风热证为主的呼吸道感染时,具有很好的解热和止咳效果。
(3)金莲清热泡腾片
主要成分是金莲花和大青叶等,可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柴银类和银黄类制剂
用于流感治疗已有多年,主要是抗病毒及缓解相关症状,对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疗效比较显著。
七、预后
流行性感冒患者的预后与病毒毒力、自身健康和免疫状况有关,单纯型流感预后较好,轻症患者可自愈,接受治疗者也可以治愈,通常不会影响寿命,而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基础病变、抵抗力弱者患有流行性感冒后,预后较差,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八、预防
(一)一般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
2、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流感患者接触史,应居家休息,尽早就医。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接种者可有效减少患流行性感冒的几率,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优先接种。我国目前使用的接种疫苗包括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三)药物预防
对易感人群,或有流感接触史但尚未发病者,除接种疫苗外,还可进行药物预防,常用药物有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但是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紧急临时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