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
来源:原创 点击: 录入者:叶鸣 时间:2022-02-21

一、症状起因

原发性痛经

见于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姿态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

在青少年期常见,多为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以行经第一天疼痛最剧,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呈痉挛性,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无盆腔异常。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排除生殖器器质性疾病即可诊断。

继发性痛经

常见的原因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天性子宫畸形、阴道横隔、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及宫内节育器等。

行经后数年发生的痛经,临床上常见的有:

1、子宫内膜异位症

系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凡育龄妇女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不孕史,盆腔检查扪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盆腔B超发现附件区囊肿,且显示比较有特征性的声像:囊壁较厚、粗糙不平,囊内液有密集的光点,即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

2、子宫腺肌病

其发生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经产妇。

1)有多次妊娠分娩和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史。

2)临床表现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痛经常在月经来潮的前一周就开始,至月经结束,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3)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一般不超过孕12周大小,质硬而有压痛,经期时压痛尤为显著。

4)盆腔B超:子宫呈球形增大,子宫肌层回声不均质,子宫内膜线前移或后移。

二、治疗

(一)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应重视精神心理治疗,阐明月经时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疼痛不能忍受时可行非麻醉性镇痛治疗,适当应用镇痛、镇静、解痉药。

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FG的产生,防止出现过强或痉挛性子宫收缩,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

3、口服避孕药

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减少月经量及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中PG。主要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

4、其他

对上述常用方法治疗后疗效仍不佳者,亦可于月经来潮时用氢可酮或可待因。

(二)继发性痛经的治疗

1、子宫内膜异位症

1)治疗原则:合并不育以及附件包块者,首选手术治疗;无合并不育以及无附件包块者,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性手术、半保守手术或根治性手术。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轻中度痛经可先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术前药物治疗:不建议。但对病变较重或手术困难者,术前可短暂用药23个月。

术后用药:如病变较轻或手术切除较彻底,可不用药;如盆腔病变严重或不能较彻底切净病灶,可用药。

2、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1)保守治疗:治疗应视患者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为治疗子宫腺肌病最常用、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无效并有长期剧烈痛经、无生育要求者应行子宫切除术。卵巢是否保留取决于患者年龄和卵巢有无病变。

三、注意事项

过去认为痛经系神经性的,尽管目前研究前列腺素可引起上述症状,但过去观点仍存在,鼓励患者认识到痛经系一种疾病并不是适应不良所致。

四、预防措施

痛经固然在月经过后会自然消失,但若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痛经患者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消除对月经期的恐惧、忧虑和紧张情绪;注意经期卫生,行经时避免过度劳累,少吃寒凉生冷或刺激性的食物,月经期避免淋浴,平时不要洗冷水澡、在冷水中劳动等。发生痛经时,轻者可以服去痛片、安定片等药,短时间就可以止痛。重者可用解痉药物。中药也有一定的疗效。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