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我校可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将可能发生的疫情对学校师生员工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与生命,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结合我校实情,特制订本应急演习预案。
一、演习时间
2020年8月30日上午10:30
二、演习内容
1、校园内晨检时正常流程;发现有体温异常、或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情况下的应急演习。
2、课堂教学演练,发现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情况下的应急演习。
3、校园午餐时正常流程;发现有学生在班级内午餐时出现呕吐情况下的应急演习。
4、校园内午检时正常流程;发现有1例发热情况下的应急演习。
三、演习地点
南北楼之间红外线测温点、七(2)班、七(6)班、隔离室、北郊初中教学楼宇
四、演习原则
(一)贯彻预防为主,立足平时,防治结合,快速反应,依法管理,分层负责,依靠科学的原则
(二)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防治知识,建立防控网络,实施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的原则
五、组织机构
(一)成立演习指挥组
统一调度,现场指挥,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2、副指挥:陈庆艳、周艳
①负责现场调度、秩序维护、后勤保障、效果评估等工作检查工作;
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疾控部门的指导和建议,确定是否停课以及停课时间,班级或年级范围;
③综合评估各环节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优化应急处置流程。
(二)成立疫情监测及报告组
1、组长:栾洁
①监督全校师生晨午检、教学过程中健康监测;
②负责本年级学生晨午检、教学过程中健康监测;
③疫情发生后,每天加强疫情防控与巡视,了解患病学生情况,指导班主任对其班级及学校其他同学加强后续观察和情况排查。
2、组员:吕娟、殷艳(两楼之间入口)
①负责监督演习当天步行学生、教师的入校情况,保持间距;
②负责本年级学生晨午检、教学过程中健康监测。
王鸿志
①负责通过红外线监控师生体温;
②检查出体温异常或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时,联系校医,并将学生带到隔离室;
曹一美
①组织教职工午检,收集健康信息;
②负责教职工教学过程中的健康监测,信息收集。
③将疫情情况报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舆情监控、信息通报。
各班主任
①落实本班学生晨午检、教学过程中健康监测,及时上报给校医;
②负责本班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及时上报给校医;
③疫情发生后,负责排查患病学生的活动轨迹和接触对象,确定密切接触者;
④疫情发生后,掌握班级所有同学健康状况,加强后续观察和情况排查。
值班门卫1人(东门)
①负责私家车教师、自行车教师、电动车教师的晨检;
②检查出体温异常或有呼吸道症状的师生时,联系校医,并让师生到隔离室;
(三)成立现场处置组
1、组长:栾洁
①疫情发生后,利用校园广播通知各班学生、所有教职工留在现有班级、办公室内,等待下一步指示;
②指示各班主任、各办公室排查出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
③确保患病学生隔离通道和其他师生疏散通道相互独立,避免交叉感染。
2、组员:叶鸣(疫情报告人)
①负责患病师生的隔离、首诊、信息调查;
②发生疑似病例后,报告校长和钟楼区疾控中心,配合卫生健康部门的调查、采样;
③全校师生晨午检汇总、因病缺课登记追踪汇总;
④和消杀组联系沟通,指导现场消杀。
芮璇、王冬梅(患病学生班主任)
①发生疫情后,联系校医,带领患病学生到隔离室;
②联系学生家长,及时送医,并随时跟踪学生就医情况;
③排查患病学生的活动轨迹和接触对象,确定密切接触者;
④掌握班级所有同学健康状况,加强后续观察和情况排查;
⑤根据指挥组意见,将整班隔离观察。
(四)成立后勤消杀组
1、组长:郑乃伟
2、组员:冯志坚、物业保洁人员
①做好相关班级、卫生间、公共场所等的消毒工作;
②负责对出现疫情症状学生经过的通道及可能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应急消毒;
③在患病学生离开隔离室后,对隔离室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记录;
④疫情发生后,配合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消杀机构对所涉班级、场所的消杀、封闭。
(五)宣传教育组
1、组长:陆海燕(疫情发生后,对全校师生和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
2、组员:王冬梅(患病学生班主任)
①疫情发生后,联系班级学生家长,在疾控部门的意见指导下,安排家长带学生离校居家隔离或就医;
②指导学生居家生活,每天收集学生健康信息。
其余班主任
①负责本班学生和家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②指导本班消毒工作。
芮璇(负责演习的公众号宣传)
詹艳(调整师生员工心理状态)
陈燕(倡导师生维持正常生活节奏,对居家隔离师生给予关怀,演习当天拍照)
六、学习动员
8月29日在北郊初中新冠疫情演习群(栾洁)上传演习预案,涉及人员认真学习。8月30日召开演习前会议(陈庆艳),了解演习程序,掌握演习要领,明确职责要求,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演习有序进行。
七、具体应急演习程序安排
(一)晨检
1、早晨师生入校前自觉接受晨检, 排队保持间距,逐一通过体温监测仪(王鸿志)监测体温,同时告知值班教师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皮疹、腹泻、黄疸、结膜充血等症状。体温≤37.2℃,且无任何情况的师生可以进入校园。
(1)通过家长护送、公共交通工具、步行、骑车的学生、教职工统一从学校南楼正大门进入,(吕娟)、(殷艳)负责监督秩序。
(2)开私家车的教职工统一从东门(保安1人)晨检进入校园。
2、检测到学生(董蕾)体温≥37.3℃,且伴有咳嗽,(王鸿志)安排其到隔离室等候复检,同时联系校医(叶鸣)到隔离室。(王鸿志)做好晨检登记。
3、隔离室外,校医做好个人防护,然后进入隔离室。进入隔离室后,校医拿出水银体温计,为发热学生测量体温,发现≥37.3℃,同时询问学生14天内有没有去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有没有和相关人员接触过。学生回答没有,经询问学生是自行来校。校医联系班主任(周从露),让其通知家长(盛婕),由家长带回就医,学生在隔离室等待,校医做好晨检登记和隔离室门诊登记。
4、晨检结束,待诊学生也已经被家长带走。校医出隔离室。后勤消杀组对隔离室进行消毒。
5、该生班主任(周从露)关注学生健康状况,电话追踪家长,询问学生就医情况。学生在发热门诊就诊后,排除疑似病例,诊断为其他传染病,治愈后,必须有就诊医院的复课证明及卫生站的复班证明才能复课。
(二)课堂教学
1、七(2)班老师(田可儿)在上课过程中,发现有同学(董蕾)不间断咳嗽,精神萎靡,随即暂停上课,用额温枪测量体温,显示≥37.3℃。
2、老师马上联系校医,并让学生按照最近的通道(班级指定楼梯的进出口位置上下楼)到隔离室,避免交叉感染。联系班主任(芮璇),告知学生情况。
3、校医按照本文晨检第4点开展工作。联系班主任,让家长带离校就医。
4、班主任联系家长关注学生健康状况,电话追踪家长,询问学生就医情况。学生在发热门诊就诊后,排除疑似病例,居家等体温正常后,无呼吸道症状,可以正常复学。
(三)午餐
1、教师篇
(1)教师就餐前后要按规范程序(七步洗手法)洗手。
(2)采用分段分散就餐,到餐厅取餐。避免人员密集、排队拥挤、时间过长。排队取餐保持间距。
(3)采取餐盒式就餐形式,餐厅每桌间隔入座,坐满后,其余教师回自己办公室就餐,避免面对面就餐,保持一定距离,不聚餐。
(4)就餐完毕,整理餐盒,放到回收箱。清理自己的办公桌,进行桌面、椅面的消毒。
2、学生篇
(1)食堂工作人员提前将餐箱、饭桶、汤桶放置在班级外走廊。
(2)按年级、班级错开时间就餐,避免人员密集、排队拥挤、时间过长。
(3)下课铃响,班主任(王冬梅)迅速到班级门口,监督洗手、拿餐,就餐。
(4)就餐前后要按规范程序(七步洗手法)洗手。
(5)学生有序排队,保持间距,取餐不拥挤、不闲谈。
(6)快速就餐,就餐期间不说话,不互相吃餐盒中的食物。
(7)就餐完毕,整理餐具,放回餐盒箱中。清理自己的课桌,配合班级进行课桌椅的消毒。
3、出现异常情况
(1)七(6)班某学生(邹俊杰)在就餐时突然出现呕吐,立即用餐巾纸擦洗嘴唇四周,班主任(王冬梅)立刻停供一个呕吐的塑料袋给学生,学生保持塑料袋遮掩嘴巴,立即从东南侧楼梯下到隔离室。
(2)班主任马上组织学生停止就餐,所有学生立即转移至教室外。从东南侧楼梯上到5楼备用教室观察。班主任关闭走廊侧所有门窗,同时联系校医到隔离室。
(3)校医做好个人防护后进入隔离室,帮学生初步清理后,再次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学生体温,确认腋温≥37.3℃,检查体征。无其他症状,呕吐后已经无不适,经询问近期有腹痛、腹胀,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同时询问学生14天内有没有去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有没有和相关人员接触过。学生回答没有。
(4)校医联系班主任(王冬梅),让其通知学生家长,由家长带回就医,学生在隔离室等待,校医做好隔离室门诊登记。
(5)待诊学生被家长带走。校医出隔离室。后勤消杀组对隔离室进行消毒。
(6)班主任(王冬梅)在备用教室调查学生,需要继续午餐的,记录人数,联系后勤(郑乃伟)通知食堂重新补充餐盒。做好患病学生的因病缺课登记。
(7)七(6)班按照学生午餐流程继续午餐。
(8)后勤消杀组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七(6)班消毒。
①穿学校事先储备的工作服并在外加套防水围裙,也可以穿事先储备的一次性防护服,穿鞋套,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罩。
②清理呕吐物前打开窗户,清理过程中保持空气流通。清理呕吐物之后应立即洗手,及时更换衣物。
③如果呕吐物较少,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 沾取 5000mg / L ~ 10000mg / L 的高浓度含氯消毒液(1升水放10—20粒药片)小心移除。如呕吐物尤其是固体污秽物较多,应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干毛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 5000mg /L ~ 10000mg / L 的高浓度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消毒,作用 30 分钟以上,将覆盖物包裹呕吐物一起丢弃到垃圾袋中。将剩余的高浓度消毒剂倒入装有呕吐物的垃圾袋中消毒后,方可扎紧并丢弃垃圾袋。
④班级内所有的食物均应丢弃。丢弃方法同上。
⑤呕吐物污染环境处理:将浸有 500mg / L ~ 1000mg / L 低浓度含氯消毒剂(1升水放1—2粒药片)的抹布或拖把稍作拧干,以湿而不滴为佳,以呕吐物位置 1m 范围内,由外向内擦拭桌面或地面。15 分钟后再次用浸有500mg / L ~ 1000mg / L 低浓度含氯消毒剂抹布或拖把消毒被污染的区域,以及附近 2m 的范围,最后用清水擦拭并抹干。
⑥清洁中使用的拖把、 抹布、 盛放容器等工具必须用500mg / L ~ 1000mg / L 低浓度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
(9)班主任联系家长(盛婕),关注学生健康状况,电话追踪家长,询问学生就医情况。学生在医院就诊后,排除疑似病例,居家等体温正常后,无任何症状,可以正常复学。
(10)班主任(王冬梅)组织学生在备用教室午检,午休,原班级在消毒通风60分钟后可以进入。
( 四)午检
1、下午第一节课前进行师生午检,所有学生在原班级,教职工在办公室等待检查。由值班教师和班主任在班级内和办公室使用红外线测温仪逐一检查师生的体温,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询问健康状况,检查师生中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皮疹、腹泻、黄疸、结膜充血等症状。(模拟12:00开始)
2、七(2)班班主任(芮璇)在本班午检时发现有一位学生(邹俊杰)体温37.5℃,伴有咳嗽。
3、班主任让患病学生从班级指定楼梯的进出口位置下楼到隔离室,向校医进行报告,并及时联系家长。
4、校医立刻来到隔离室外,做好个人防护,进入隔离室后再次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学生体温,确认体温正常,无其他症状。让学生返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