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来源:原创 点击: 录入者:叶鸣 时间:2019-09-23

一、概述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

二、病因

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
(1)酶及代谢缺陷:见于PRPP合成酶活性增加或HGPRT部分或全部缺乏,均使尿酸产生过多,为性连锁遗传,不足1%;
(2)原因不明:主要指原因不明的肾脏排泄减少和原因不明的尿酸产生过多,为多基因遗传。
2.继发性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尿酸产生增加,如糖原贮积症Ⅰ型等;
(2)核酸转换增加,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放、化疗后,危重病人,慢性溶血,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骨髓或淋巴增生病等;
(3)嘌呤摄入增加:饮酒及食用高嘌呤食物;
(4)肾清除减少:如药物、中毒或内源性代谢产物如酮体、乳酸等因素使尿酸排泄受抑和(或)吸收增加。多见于伴发慢件肾炎、高血压、脱水、糖尿病酮症或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铅和铍中毒、服用袢利尿剂以及胰岛素抵抗等。

三、症状

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

四、危害

痛风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五、并发症

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

六、检查

血尿酸测定、尿尿酸测定、尿酸盐检查、肾功能检查、B超、X线检查、CT。

七、药物治疗

1.抑制尿酸生成药: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2.促尿酸排泄药: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
3.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
4.碱性药物: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特别是在开始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pH值,使之保持在6.5左右。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八、预后情况

预后相对良好,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

九、日常护理

适当运动,提升整体免疫力,避免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

十、饮食调理

1.主食:可以选择大米、玉米、小麦、高粱、燕麦等偏碱性类食物;2.蔬菜类:选择冬瓜、黄瓜、南瓜、丝瓜和卷心菜等不舍嘌呤或含嘌呤较少的菜类;
3.水果:选择碱性类,如梨、西瓜和葡萄等。或者嘌呤含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柠檬和香蕉等;
4.肉蛋类选择鸡蛋、鸭蛋和河鱼,其他尽量限制食用。

 

附件

    栏目列表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通江南路125号,邮编:213002,电话0519-86634428,校长信箱: czbjzx@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