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春季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不过我们只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就可以远离疾病,享受快乐的春天。
流行于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以及还处于活动期的诺如病毒感染。下面我们来及介绍一下各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其中具体介绍水痘和诺如病毒感染。
一、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二、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四、水痘通常属于较温和的病,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 一两天後,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 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 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後,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用温水(不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
五、诺如病毒感染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胃肠炎,预后良好。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一生可反复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是隐形感染者。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传播途径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此外,头痛、轻度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
患病学生或老师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应进行隔离。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此外,还需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含氯消毒剂是阻断诺如病毒进行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当病人在教室、病房或集体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呕吐,应立即向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人员,用纱布或抹布等沾取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后处理。厕所马桶或容器内的污染物,可小心倒入足量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以上。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家庭、电脑室、教室等;
2、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
3、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5、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6、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
7、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留在家中休息;
8、避免接触禽类(家禽、野禽)、牲畜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避免食用病死禽畜,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发生传染性疾病后,要积极治疗,并在家中隔离,直到康复,要到就诊医院开具复课证明,交到医务室,才能进班复课。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最后愿全校教职员工、同学们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拥有一个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