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自然的色彩,和平、宁静的象征。绿,充满生机与活力,满载希望与期待!历史的兴衰,物种的变迁,万物生生灭灭,几度轮回。
然而,绿色却似一个永远年轻的生命,始终追随着历史的足迹。她莫不是上天赋予我们这个星球的美妙的精灵?她扇动青春的翅膀,把沸腾的热血化作甘冽的清泉,养育着万千生灵;她敞开宽广的胸怀,把浓浓的爱意织成绿色的地毯,装点着山川河岳!不幸的是绿色不会永生,饱以沧桑之后,她也会褪色,也会离我们远去。我们不能没有绿色,当我们发现她要弃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焦急而又渴望地呼唤着她的名字:绿色,请留步!她会留下来吗?她还能自下而上多久?她不会回答,因为她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绿色把满怀的爱心都给了我们,她也渴望得到我们的呵护。然而,我们却对她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抡起了斧头,拉动了锯子,肆意摧残着一颗颗绿色的希望。当无数蓬勃的生命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当株株绿色的天使痉地呻吟着倒下,当片片繁茂的森林被黄沙吞噬……我们是否也有过恻隐之心呢?
我们人类一直以文明和善良自居,难道毁灭就是我们的文明,屠杀就是我们的善良吗?人类的伟大是无可否认的。从钻木取火到现代化的工厂,从野蛮的杀伐到象征着文明的国家,处处闪耀着人类探索文明的智慧和足迹。可惜的是,我们在追求现代文明的同时却忽略了另一种文明——绿色文明。放眼看看吧:一座座工厂争相林立,一根根烟囱拔地而起,城市里再也听不到小鸟美妙的歌喉,到处充斥着车辆刺耳的喧嚣。烟雾笼罩中,座座城市仿佛一只只被施了魔咒的囚笼,任由一群可怜的生命在里面无助地挣扎。当条条清澈的河流变成污水的天堂,当株株苍翠的大树因窒息而枯黄,绿色向我们挥起了离别的双手,大自然也发出可怕的回声……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她曾养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她咆哮的河水和雄常的力量是我们民精神的象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可是,往昔那奔腾的河水却逐渐在我们眼前消逝了。黄河下游的一些地区,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没有一滴水。伟大的黄河,流淌了几千年的黄河,几世纪以来给予我们中国人以生命和文明根源的黄河,就这样远去了吗?大自然的报复远不止这些,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饰演着一幕幕类似的悲剧。
中国的渤海锦州湾,由于污染物的大量侵入,使七千多亩滩涂成为“生命禁区”——无生物区,同时,七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成为“死亡之海。”莱茵河每年要负担含有六百万吨有毒物质的约两千四百万吨废物,河水被污染系数超过百倍。而昔日美丽的波罗的海则容纳了附近七个高度工业化国家的污水。波兰的克拉科,那堪称建筑瑰宝的六千所历史悠久的房屋,曾令多少人神往和陶醉。但今天,它们却仿佛患了严重的麻风病,石像没有了脸,雕塑被腐蚀成岩堆。而在瑞典,已有四千个湖泊因酸化而不见鱼类,每年有四百五十万方木材因遭酸雨腐蚀而成为一堆废料。……
一场空前的瘟疫在威胁着孱弱的绿色文明,我们似乎已回天无术,可是我们是否也要将最后的一点绿色都毁灭呢?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于是,我们就毫不客气地问她索取,索取,再索取,以满足我们人类特有的野心。可是我们忘记了,大自然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母亲,更是未来一代人的母亲。如果我们留给他们的是一位贫瘠,毫无生气的母亲,我们将会遭到子孙何等严厉的批评呢?有这样一位老人,作为中国的第一位伐木工,他砍伐过十万株树木,并因此获得过一枚奖章。退休后,他决定种植他所砍伐的两倍的树木,以作为对大自然的补偿。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像这位老人——向自然索取时,报以双倍的回赠。我也感动于那些沿黄河植树的农民,他们没有机械设备,就肩扛着树苗爬上河边的山坡,又从山下几里处堤来清水给树浇灌。他们默默地护养着黄河,一如黄河养育了他们。从这些善良的人们身上,我们又看到了绿色的希望,又看到了绿色文明在悄然开起。
我们是否也要加入他们的行列呢?森林在无耐地叹息,小鸟在绝望地衷鸣,鱼儿在痛苦地呻吟……大自然向我们投来了期待的目光。善良的人们啊,快快伸出你们爱抚的双手!可爱的绿色哟,请你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