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北郊初中暑期交流正在蓝厅如火如荼的进行:看,理性思辨的火花在这里绽放;听,理解性学科建设的思考在这里生根。
第一篇:且行:理解性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
首先由我校化学组教研组长王汉卿老师交流化学学科校本资源库建设情况。王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分享了一些经验,主要从建设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过程、成果、未来、意义等方面展开,从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入,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章的思考开始于构建教材知识结构、制作教学目标和评价的双向细目表、编制单元测试卷;而对于每一章节的每一课时的设计,则首先从分析课标、教材、考题开始,继而进行学情分析,制作理解单和问题单。整个过程在化学组全体成员的合作中完成,在不断地细节讨论中排版形成学生手册和教师手册。同时王老师也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结合学科特点确定建设版块、通过集体备课细致分工等;分享了一些心得:1过程多讨论、尊重个性,2不用担心技术,just do it;3定稿前排版----对细致的考验。
其次由我校英语组教研组长王咏皓老师给大家做了题为“建设学科资源库构建理解新课堂”的报告, 秉着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以课标为主线以考点为核心以彻悟为目标,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通过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开始了以读懂课标教材考题为前提的任务分工,最终形成师生两用手册。王老师侧重给大家介绍学生手册的构成,主要是以单元为着眼点,融合单元思维导图、写作能力步步高、语法反馈微视频、单元测试卷。同时,王老师也给大家展示了各年级学生手册亮点,比如七年级的问题诊断单元总结单,通过任务链有机整合知识点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八九年级的单词收藏夹、短语资料包、问题跟踪单。最后王老师也表示通过资源库建设增进教研组建设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再次由我校物理组教研组长许志刚老师以言简意赅的方式,从为什么、怎么做、有什么用等方面解读了“物理的文字资源库”。许老师表示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教师对于考纲的了解更清晰,使理解单成果得到运用,实现对学生作业分层。接下来,许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段极具幽默的数字故事,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形象的图片,讲述着他们的历程,最后以勇于践行、勤于践行勉励每一位同仁。

第二篇:且思:行走在课标、教材、考题之上
在隆重介绍新近优秀老师之后陈校长为大家带来了“行走在课标、教材、考题之上”的报告,深思睿智、热情洋溢的演讲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
一、心中有“纲”:所谓“纲”,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初三)。在解读“纲”的意义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明确其之重要性在于是评估和命题的依据,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陈校长谆谆告诫大家只有读懂课标才能教好书、只有读通课标才能育好人、心中有课标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考试说明则是依据课标和当地教育部门的实际要求制定,这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心中有“纲”,教学才有“纲”。
二、心中有“本”:所谓“本”,即课本(教科书、教材)。老师需要吃透课本、把握课本、利用课本、拓展课本,心中有“本”以“本”为先,那么才能使得学生领悟知识内涵。在回归课本、以“本”为“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本是师生教与学的载体,本是“纲”的体现,也是“题”的资源。
三、心中有“题”:研究题与纲(课标、考试说明)、本(课本)的关系之后,研究考题考点构成、题型构成、内容构成。基础在于教师要经常做题,烂熟于心。技巧在于教师要善于比较分析,善于找出规律特点、相同点、不同点、可考点等。
四、两读三题:也就是读通“两纲”“两本”,做考题、研考题、拟考题,始终围绕“纲”、“本”、“题”编写理解性教学手册,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资源库,也始终心怀“纲”、“本”、“题”,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从教育技术的层面看“智慧”,是心中有“纲”“本”“题”即会看教材、教教材和用教材;从组织层面谈“智慧”,是团队加个性碰撞出的思维火花;从精神层面讲“智慧”,是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养成一种终身受用的精神气质;从思想层面悟“智慧”,是对教育理念的追求。
六、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陈校长的演讲每次都能以情动人,行走在课标、教材、考题之上的思考,也是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理想追求的审慎,更是一个人对于生命终极目标的定义,因此,没有什么能够比“幸福”更值得期待,这是在享受教育、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寻找北郊人的幸福,也是坚韧意志耐心背后不断看到自身进步的幸福。最后,校长语重心长寄语全体听众: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的做教师,是践行,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