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趣味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类型
(一)以学生认知能力开发、情感投入为目标的趣味体育教学模式
以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为目标的趣味体育教学模式要求,在创编趣味体育教学内容时,不但要侧重 教学内容的趣味化改编,而且要依据严格的教学系统结构,统筹规划,合理取舍,既要设置富有难度、 挑战性的内容,又要使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目标,在充满惊险、刺激、欢乐的教学氛围中完成课程的 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将学习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逐步的引导,使学生经过不断地探 索,一步步逐渐深入到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去,最终找到答案,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认 知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记忆。。以情感投 入为目标的趣味体育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情绪、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积 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确保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良好情绪情感的投入,提高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 性。在学生认知能力、情感体验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中,重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时的成功体验,解决 教学模式中的情感问题,使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设 置一定的情景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这一教学模式 的学习后,能够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以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传授为主体的趣味体育教学模式
1、趣味体育系统教学模式
趣味体育系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为:相关趣味体育内容引导→讲解示范→学生练习(通过趣味活 动牵引)→教师指导→技平达标。该教学过程中由于要求贯穿以趣味元素,所以即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 的课堂内容安排,又具有较高的运动技能水平和较强的教学指导能力。应用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运动技能 较难,且教学过程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学习中。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价值在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 用,同时又顾及到了课程内容的娱乐性,是课程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还弥补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足的短板。
2、趣味体育程序教学模式
趣味体育程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为:趣味语言讲解→趣味内容操作练习→矫正反馈→操作练习→ 自动化。该教学模式由于把复杂的技术动作内容分解成了若干个小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所在教学内容 的编排上要求教师更加细化,找到适宜的分节点,同时还要注意对各个小节的趣味化创编,不能整体进 行趣味化改编,所以教师的工作量较大。这种具有分段式、循序渐进又充满乐趣等特点的教学模式适合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其缺点是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且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
3、趣味体育掌握教学模式
趣味体育掌握教学模式是以教学诊断和教学评价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趣味化的教学内容,使学 生都能掌握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学策略。教学的大致流程是:课程总目标的分析和提出→学习目标在学生 头脑中的形成和明确→操作性学习→诊断与评价性测验→根据差异,因材施教→评定性测验→达到教学 目标。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并详细、明了的告知学生,是学生明确要达到的目 标,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形成性测验,依据检测结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 点是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掌握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兼顾各个层次结果的学生共同进步,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以学生情感交流、成功体验为主题的趣味体育教学模式
以学生情感交流、成功体验为主题的趣味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经验分享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些惊险、有难度、又易达到的 教学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锻炼,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任 务的学习策略。在初中生趣味体育的开展过程中,广泛采用趣味化内容,合理使用合作学习方法,促使 学生在不断的合作学习当中,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以情感交流为主题的趣味体育教学模式要 抓住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情感交互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合作学习和通过合理的 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在不断地学习中能够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最终养成分享经 验的习惯。
(四)以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素养及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目的的趣味体育教学模式
以激趣为主要目的的趣味体育教学模式,要考虑到终生体育意识和体育素养养成的长期性,做好长 期坚持学习的准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拔苗助长。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故事情境,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这些内容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 有教育意义的实事内容的引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并引导学生将这些优良的体育态度融入到平时的锻炼过程中去。体育素养是在长期自觉地锻炼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价值观念,是支持个体能够持续、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力来源。青少年儿童体育修养的形成与提高,是在不断积 累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运动情境、情感的陶冶而形成的,塑造学生良好体育道 德的长期过程。
(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服务型趣味体育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首先要从全局把控课程的实施,保证课程学习的流畅性课堂教学中,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素质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素质能力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与 身体能力相符合的运动内容。其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强调对细节的注意,突出教学行为的针对性 与时效性。第三,在课堂气氛的塑造上,要注意营造积极、快乐、充满情趣,同时又健康、和谐的教学 氛围。服务性趣味体育教学模式强调服务意识发挥的同时,更强调了趣味元素的注入,在活动的整个过 程中,流畅的贯穿以趣味元素,增加课堂的欢乐成分,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感受到体育带来欢乐,激 发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研究成果
(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切实做好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初中 趣味体育的宣传,开放理论教材、范例的展示,较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推动该教学模式的推广。
(二)国家、地区、学校三级部门要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初中趣味体育项目的创编、改造,进行范 例式教学,组织教师进行听课,加强对初中趣味体育项目的科研能力,推陈出新,各尽所能。
(三)初中趣味体育教学模式的推广单位在发展试点学校和班级时,应切实考虑区域性发展,这样才能有助于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带动、共同发展,形成趣味教学氛围。
(四)初中趣味体育项目的开展、内容的创编,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课程目标要求 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的进行创编、改造,切不可盲目引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趣味体育项目在一些大众健身活动中已经屡见不鲜,在一些学校运动会中也经常出现,学校在引进趣味体育教学时,可先进性一些班级的试点教学,在教学效果成熟、形成良好舆论之后,再普及 开展。
(六)教师在进行趣味体育教学时,要充分做好课前计划,预测课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合理的选择教材、教法,组织好学生的活动,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程教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