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论文发表)

录入者:糜晓玲    点击:   来源:原创   时间:2023年02月22日

  

“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论文发表)

“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策略之“一减”

“一减”指的是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时长。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更多的是将作业当作提高学生成绩的工具,忽略了其生本功能。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时长是回归教育本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学习的必要措施。减少作业量和时长并不是指少做或者不做,而是减去不合理的内容,例如单一重复、难度过高、内容过多的作业。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策略之“二增”

第一:增加人文情怀的作业设计

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更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认同。所以,可以适当增加人文情怀设计。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优化后的作业设计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感体验活动,以真实的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走心”的作业设计,增强了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再如: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尝试在页眉、页脚或文本最后增加一些励志话语,也可以与校训相结合,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二:增加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作业设计的必备环节,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切实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作业的评价和反馈不可或缺。作业评价不能简单评判学生是否完成作业及其对错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学习态度是否得到优化。

首先,教师的评价应从僵化的“批改作业”转向书面的“师生对话”。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多使用鼓励式、差异化的的评价语言及形式。例如:有的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美观,评价可批注“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有的学生作业条理清晰,评价可批注 “要点明确,逻辑缜密”;有的学生作业有进步,评价可批注“期待你有更大的进步”;还有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直较好,评价可批注“让优秀成为习惯”等。

其次,学生的潜在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以教师评价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扩展评价主体,纳入学生自评、家长评议、同学互评、集体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以帮助学生获得多维的肯定和激励。

(三)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策略之“三新”

第一: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

第二:创新作业设计的模式

第三:创新作业设计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