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过程记录、中期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本课题组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逐步在教学实践中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策略,即为“一减”、“二增”、“三新”。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策略之“一减”
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首先要做到“一减”。“一减”指的是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时长。 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更多的是将作业当作提高学生成绩的工具,忽略了其生本功能。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时长是回归教育本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学习的必要措施。
减少作业量和时长并不是指少做或者不做,而是减去不合理的内容,例如单一重复、难度过高、内容过多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应该是基于学生学习状况而设定的,从温习巩固和能力提升两个角度来设计,其中温习巩固占 70%-80%,能力提升占 30%-20%。同时,在作业设计中要设计多种题型,避免题型或者知识点的同质化,从多维度设计作业内容。此外,题量要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学习状况来设定。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作业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结构、重要概念和课后练习(如图九所示)。“知识结构”板块是对本课所学逻辑结构的梳理,将教材文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更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结构化解读。既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重要概念”板块是对教材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和强化。 如果说“知识板块”是对教材宏观的解读,那么“重要概念”就是对从微观角度理解教材。“课后练习”板块则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策略之“二增”。
1、增加人文主义的德育内容。
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更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认同。所以,可以适当增加人文情怀设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优化后的作业设计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感体验活动,以真实的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走心”的作业设计,增强了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再如: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尝试在页眉、页脚或文本最后增加一些励志话语, 也可以与校训相结合,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增加生本主义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作业设计的必备环节,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切实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作业的评价和反馈不可或缺。作业评价不能简单评判学生是否完成作业及其对错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学习态度是否得到优化。
首先,教师的评价应从僵化的“批改作业”转向书面的“师生对话”。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多使用鼓励式、差异化的的评价语言及形式。例如:有的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美观,评价可批注“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有的学生作业条理清晰,评价可批注 “要点明确,逻辑缜密”;有的学生作业有进步,评价可批注“期待你有更大的进步”;还有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直较好,评价可批注“让优秀成为习惯”等。
其次,学生的潜在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以教师评价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扩展评价主体,纳入学生自评、家长评议、同学互评、集体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以帮助学生获得多维的肯定和激励。例如:学习《亲情之爱》一课时,本课题组精心设计了“我会表达爱”的多元呈现作业。
(三)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策略之“三新”。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接收各种信息的渠道丰富多样,创新作业设计是强化作业功能、增强学科魅力的必然选择。
1、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结合七年级教材内容,多开展“对话作业类”、“观察分享类”、“情感体验类”作业。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法治信仰、自觉崇尚法律,结合八年级教材内容,多开展“案例分析类”、“实地观摩类”、“访谈建议类”作业。
为了培养政治认同、树立家国情怀,结合九年级教材内容,多开展“时政点评类”、“思维导图类”、“议题研讨类”作业。
通过分析不同年级的学情,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力求做到作业形式设计和内容设计高度统一。
2、创新作业设计的模式。
(1)作业设计采用分层模式。 所谓分层作业,就是为不同学情的学生设计相匹配的作业,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八年级下册《我国基本制度》的作业设计,基础类作业内容是背诵我国基本制度的重要概念;进阶类作业内容是完成基础训练;高阶类作业内容是运用我国基本制度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解说我国“两会”议程。这样的作业设计科学有效,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也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
(2)作业设计采用跨学科融合模式。各学科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发挥“1+1>2”的育人成效。例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可以把道德与法治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多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