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中期评估表

录入者:叶薇    点击:   来源:原创   时间:2020年11月25日

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中期评估表

 

 

 

 

 

 

 

 

 

 

            基础教育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2014年12月18日     

        

   2016年4月5日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4年12月

 

 

 

一、课题组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概述

姓 名

主    要    成    果

 

吕娟

1、论文《关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有效课堂组织的案例研究》2014年9月发表于省级刊物《新课程》

2、校级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复习》2013年11月13日

3、应邀赴广州开设小组合作示范课《几何图形初步》2014年12月4日

4、校级研究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2014年12月17日

 

庄晓华

1、《合理分组  高效学习 ————有效解决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2014年发表于《考试周刊》

2、校级公开课:《二次函数关系式》2014年33

3、校级公开课:《合并同类项(1)》2014年10月21日

4、校级研究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2014年12月17日

 

屠颖

 

1、校级公开课《一次函数图象性质复习》2013年12月5日

2、校级公开课《二次根式性质》2014年4月18日

3、论文《浅议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于《教研参政》2012年第十期

 

王英

1、校级公开课:《八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别与性质》2014年4月11日

2、校级公开课:《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2014年5月4日

3、慕课联盟公开课:《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2014年6月14日

 

祁舒月

1、校际公开课《圆》2014.9.19九(7)班

2、校际公开课《圆中的垂直关系》2014.11.18九(7)班

 

黄海燕

1、论文《浅谈小组合作中“独立性”的培养策略》发表于2014年8月省级刊物《新课程》

2、校级公开课《菱形的性质》2014年2月28日

3、校级公开课《分式复习》2014年4月

 

孔梦吉

1、校级公开课《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2014年4月30日

2、校级公开课《勾股定理》2014年10月21日

 

叶薇

1、校级公开课:《有理数的除法》2014.9.24

2、校际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2014.11.18

3、论文发表:《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模式分析》2013年第12期第《数学学习与研究》·

 

陆慧

 

理论学习材料收集

 

 

鲍顺治

 

研究过程整理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什么问题;怎样开展研究的;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限2000字以内)

 

1、研究的问题

  第一,目前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现状有那些认识和看法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初中教师进行初中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并通过调查的分析,了解初中教师对合作学习抱有何种态度?对合作学习的功能是否明确?合作学习的技巧、影响因素又有哪些? 

  第二,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该如何选择

  即关注教师在实践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又在怎样的时机下选择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的问题,先以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案例研究,来探索和实践,如何通过明确要求和精心组织来提高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效?如何解决合作学习中,部分同学“搭便车”的情况?就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来促进合作学习的持续性?以及要有效开展好合作学习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问题,如教师的角色的问题,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等。

2、研究的过程

  第一,明确基本的工作要求,研究思路和具体分工。第一次开题会议上就向全体课题成员明确了研究的大致思路,明确了课题开展的日常工作安排。

  第二,通过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的主要方法为1、文献法:通过检索文献资料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技术收集数据,以八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作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为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提供参考。3、课堂观察法 :确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并制作课堂观察参考表4、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课题中的各个问题展开研究。

  第三,课题组成员交流的主要方式暂定为1、日常的互相听评课2、教学设计方案交流3、小组合作学习沙龙4、每周一次的集中研修5、撰写、发表与课题相关的论文6、资料上传课题网。

3、问题解决程度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资料收集、理论学习与课题体系初步思考阶段,组织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为研究积淀理论基础(2013.4-2013.11)

(2)第二阶段:开题论证阶段,撰写开题报告,参加开题报告会,在学校论证通过。(2013.11-2013.12)

(3)第三阶段:调查分析阶段。通过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初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访谈等方式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问题中提炼课题的主攻方向(2013.12-2014.2)

(4)第四阶段:行动研究阶段,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为研究载体,探究提高课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每周开设一节研究课,课题小组成员每周针对问题进行观察、记录、讨论、分析,确保研究情景的真实,研究成果的有效。2014.2-2014.12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1、开发《初中生合作学习调查表》

2、2014年12月课题组成员应邀赴广州开设小组合作示范课《几何图形初步》

3、撰写《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共6本。

4、撰写教学设计20余篇

5、开设研究课20余节

6、相关论文发表共5篇:

(1)吕娟论文《关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有效课堂组织的案例研究》2014年9月发表于省级刊物《新课程》

(2)庄晓华论文《合理分组  高效学习 ————有效解决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2014年发表于《考试周刊》

(3)屠颖论文《浅议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表于《教研参政》2012年第十期

(4)黄海燕论文《浅谈小组合作中“独立性”的培养策略》发表于2014年8月省级刊物《新课程》

(5)叶薇论文《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模式分析》发表于2013年第12期第《数学学习与研究》

7、形成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北郊理解性云课堂的范式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调查对象仅为常州的几所初级中学,所以数据的可信度还有待研究。

2、课堂观察和行动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本校的学生,所以一些研究结果的普适性还有问题。

3、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本人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功底和理论视野的限制,研究的深刻性还不够,需要相关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下阶段研究计划

(1)坚持理论学习,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不断扩充和更新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

(2)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行动研究,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改进和丰富研究成果,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范式,切实提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进一步拓展视野,争取机会在不同的地域实践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它的普适性。

2、主要措施

(1)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组活动计划,确保课题研究的持续性。

(2)通过推荐书籍网络平台等渠道开展理论学习,组织阶段性沙龙,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学研修,课题组成员分工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分析反思。

 

 

 

 

 

 

 

 

 

六、评估小组意见

 

 

 

 

 

 

 

 

 

 

 

 

 

 

 

职  务

姓   名

所 在 单 位

签  名





















八、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