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录入者:叶薇    点击:   来源:原创   时间:2020年11月25日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           

 

            数学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吕娟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201345日     

        

     201645日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3年4月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为特征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分工也不断细化。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唯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合作才能生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合作技能的高低则成为制约个体和团队发展的重要因素,合作是未来生活的重要生存方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一般认为,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中期至80年代中期获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已在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在我国相继推出,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务院于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合作学习在我国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合作学习方式在中小学课堂被广泛应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在平常的工作中常被教学中的“低效劳动”所困扰,努力寻求教学中的突破,和诸多教师一起,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实践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身的实践发现它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点,如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合作课堂的组织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如教师在操作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导致合作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师故设问题,宣布讨论,于是学生七嘴八舌,热闹非凡,仔细一看,这“空前的热烈”背后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而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阵”。再如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个性特点有不同,小组中优秀者、外向者滔滔不绝,后进的学生却成为了陪衬,甚至整节课一言不发,充当听众,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两极分化”。所以目前,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存在着摆空架子、缺乏实效性等现象。合作学习大多数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低效状态。因此,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切实改变,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一项课题。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基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文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目前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现状有那些认识和看法?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初中教师进行初中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并通过调查的分析,了解初中教师对合作学习抱有何种态度?对合作学习的功能是否明确?合作学习的技巧、影响因素又有哪些? 

  第二,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该如何选择?

  即关注教师在实践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又在怎样的时机下选择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的问题,先以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案例研究,来探索和实践,如何通过明确要求和精心组织来提高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效?如何解决合作学习中,部分同学“搭便车”的情况?就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来促进合作学习的持续性?以及要有效开展好合作学习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主要对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做一些理论探讨,研究结果为当前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现实依据,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走入初中数学课堂。

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从课堂实践出发,探讨数学合作学习,这可为我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学合作学习的理论。通过对日常教学、纸笔测验等方面对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推动合作学习更好的走入初中数学课堂。扎根于数学课堂教学,坚持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研究思路,为一线教师走出经验总结的局限,学会把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供参考。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我们研究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的有效性假设是:通过合理的分组,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将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学习状态的变化,研究怎样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其产生积极作用。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探索出适合于现代教育的合作学习模式,熟练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形成较为成熟的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方案,并通过实践来完善合作学习的理论。

2.实际应用意义

    第一,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改变学生旧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形成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改善学生的同伴关系等。

    第二,本研究是以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为载体,研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探究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建立日常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在实践上,本论文提出一些简便、可行的课堂管理方法和操作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与借鉴,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检索文献资料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技术收集数据,以八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作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为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3)课堂观察法 :确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并制作课堂观察参考表

4)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课题中的各个问题展开研究。

 

五.研究任务分解与分工

分工:

鲍顺智 资料收集整理

庄晓华 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跟踪

  合作学习内容选择

  合作学习现状调查

  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评价

祁舒月“学习单”设计

黄海燕 独立与合作的关系研究

孔梦吉 合作学习中作业批改及评价

  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进度:

准备阶段2013.4-2013.11

调查分析阶段2013.11-2013.12

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阶段2013.12-2014.10

中期评估2014.10

 

六.预期成果

1、形成较为成熟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案

2、整理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3、呈现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