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质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经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和潜在问题有了初步的认知。初中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类、青春期心理和自我认知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针对我们调查获得的初中生现有的主要心理问题,我们研究并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
前期准备:2016年9月至2016年11月
(1)开展课题研究与交流工作,了解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主题,初步拟定课题组成人员。
(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深入研读国内甚至国外的相关期刊、专著和课题,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3)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中学生心理、语文教学理论等。
课题确定: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
(1)设计问卷,调查整理;了解现在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现状,为研究提供实际问题和方向。
(2)正式确立课题组成员和分工。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7年1月—2018年11月)
(1)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心理辅导知识;
(2)课题组集体备课,探索针对初中生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问题,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解决心理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3)在语文课本中开发挖掘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资源,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总结汇总语文课本中的教育资源;归纳提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5)完成中期评估报告。
(6)根据中期评估的意见,就课题中的未完成计划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延续和完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报告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2月)
课题参与人员,利用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来检验该课题研究策略和课程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质疑,不断体悟,不断修改,实施总结交流,最终形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施经验。
在和学生、老师的再访谈、交流过程中,了解课题教学策略的实际影响和意义,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有了这样一些研究成果:
(一) 挖掘整理教学资源:
1、促进学生学习适应性类文本资源:
七年级:《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论语十二章》《往事依依》《三颗枸杞豆》《为学》
八年级:《送东阳马生序》《敬业与乐业》《居里夫人》
九年级:《林中小溪》《在烈日和暴雨下》《成功》
2、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类文本资源:
七年级:《安恩和奶牛》《社戏》《卖白菜》《童年的朋友》
八年级:《父母的心》《背影》《我的母亲》《散步》
九年级:《范进中举》《威尼斯商人》
3、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类文本资源:
七年级:《伟人细胞》《我们家的男子汉》《15天,最后的五个男子汉》《皇帝的新装》
八年级:《诫子书》《窗》《做人最重要》
九年级:《陈涉世家》《热爱生命》《享受生活》
4、语文阅读拓展资源:
《沈石溪动物小说》《男生贾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
《小王子》
(二) 初步形成教学策略:
针对本校调查问卷中所发现的初中生现有的心理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由此,我们将已有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反思,获得这样一些实践经验。
1、在快乐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品质
2、在多彩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3、在开放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青春萌动的正能
4、在理性语文课堂中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课题成果:
1、论文《斑羚飞渡生命主题的再解读》发表在国家级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
2、完成结题论文《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沐浴阳光》
课题成效: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较大,他们在面对高强度学习任务时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无意识的自主行为,对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基本能够达成共识。本课题着重在教学实践层面进行研究和实验,探索提炼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和方法,从解决困扰许多教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成果,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方法和抓手。同时,在研究实施期间,学生的部分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